古代牛掰的皇帝那土的掉渣的小名!
古代皇权社会,皇帝的衣食住行都要和寻常人不一样,才能显出人家天の子的高贵身份。可是,再牛逼的皇帝,始终还有一个特别亲民的习俗——取小名。皇帝要吃要喝,百姓也要吃要喝,但皇帝吃的和百姓当然不一样。唯独在起小名这个方面,皇帝做到了与民同乐。
民间说取个贱名好养活,皇帝家也一样。天之骄子,取个小名叫“奴”。
辛弃疾一首《永遇乐》,其中 “人道寄奴曾住”,说的就是南朝宋武帝寄奴了。
为什么称奴呢,一种说法就是取个贱名命硬,就好比乡下人的狗剩儿。
另一种说法就是表示长辈对晚辈的亲热,是从阿奴这个词儿来的。之所以叫寄奴,是因为他是被寄养在舅舅家的,因此呼为寄奴。
五胡乱华时期崛起的冉闵,手腕强硬,骁勇善战,在脱离了后赵政权后建立了魏,史称冉魏。
据说他曾几次发布《杀胡令》,保留了北朝原本数量就不多的汉人血脉。他的小名是棘奴,这个棘是植物的意思。
李治小名也叫奴,叫雉奴。不过这个雉是鸟类的意思,所以李治的小名是以鸟为名。想当年,刘邦的老婆吕雉也是以鸟为名,人家怎么辣么强硬威风。
除了这三位以外,南唐烈祖李昪小名叫彭奴,是说要想彭祖那样长寿的意思。还有叫月奴、黄奴的,有的干脆就叫奴奴,省事儿。老百姓哪有什么正经名字?张三李四,王五赵六,那都是要叫一辈子的。
《水浒》的阮小七,别赖人爹妈没文化,人家就是取个代号排行当名字的。皇帝当然也不能免俗啊!
《史记》里边,太史公说刘邦字“季”。其实啊,农村出身的孩子,哪有像样的名字?伯仲叔季,刘季就是刘家老小的意思,一点都不文绉绉,还字,谁给自己取字就取个数目字啊?要是当年刘邦没发迹,一辈子种地,估计就一辈子被人叫做“刘老幺”了。
朱温也好,刘邦也好,这些开国皇帝一般小名都特亲民。或者如果不是后来发迹了,小名就当正名叫一辈子了。朱温是佣人出身,家里排行第三,所以打小就被叫做朱三,熟人估计就叫他老三。
即便是家里做了几代皇帝,有了文化,有时候也爱叫皇子们老三、老四的,跟老百姓一个样。有些皇帝取名就比较别出心裁,你像汉高祖给自己编了个斩蛇(白帝)起义的神话,王莽就编谶纬,假装天意。有些皇帝动心思就动到了名字上面来。
草根皇帝特别需要点“君权神授”的神圣感来武装自己,郭威为什么小名叫雀儿呢?据说他没发迹以前遇见个相面的,指着他脖子后头的文身说:“你文的雀儿和旁边的谷子现在是分开的,到了有一天,雀儿吃到了谷子,你就贵不可言。”
文身和雀儿的小名可能是真有其事,相面的故事,八成是编的。古人要神化自己,一般都爱美化自己出生的情景。动不动就红光满室啊,紫气缭绕啊,梦金乌入腹啊什么的。赵匡胤也给自己编,说自己出生的时候红光透顶,邻居家老王还以为着火了,而且身上异香扑鼻,经久不散,因此给自己编了个香孩儿的小名。
大概从汉代开始,佛教、道教就在中国流传开来,信众渐多,宗教文化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人取名字就往佛教、道教上靠,取小名就更别提了,简直是重灾区。你想想,管一个满地乱窜的小屁孩叫法师,这家人脑回路也挺奇特的。这个充满佛教感觉的小名,没给刘子业带来一点好处,既没有启迪心智,也没能保佑平安。因为刘子业即位以后荒淫无道,擅长乱伦,乱搞自己的姑姑和姐姐。最终被看不下去的群众搞死了。
五代十国是个藩镇横行,亡命流离的年代,大家你杀过来,我打过去,父亲杀儿子,儿子弑父亲。这个时候李从厚的爹妈给他起这么一个慈祥的小名,就很有意思了。菩萨奴,多少有点菩萨保佑的意思。事实上李从厚从出生到称帝,确实是运气不错,不然,早就死在哥哥的猜忌下了。
说是贱名好养活,你叫个狗子啊,二傻啊,铁蛋儿啊,我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有些家长这个脑回路啊,你实在是难以想象:谁家给自己娃起名叫盆子?还真有:两汉之际的草根刘盆子······为啥叫盆子?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这工具比较耐用,用在孩子身上就表示皮实的意思吧。
可是你看元晔的身世,也不太皮实:莫名其妙被尔朱氏拥立为皇帝,又莫名其妙被尔朱氏逼迫禅位,最后被杀。刘车儿是上面提到的刘寄奴的儿子,因为大哥皇帝的工作做得不好,老是迟到早退不说,还什么都不干。结果被废了以后,好事就落在他头上了。
要说刘寄奴啊,给孩子起名真有一套:大哥刘车兵,二哥刘车士,老三刘车儿,老四刘车子。这兄弟几个凑一块就是一组战车啊!
赵昚这个南宋皇帝不错呢,据说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至于为啥被叫羊,去问他爹吧,我也不知道。
不过说起来,把自家娃叫成小动物的,真是再常见不过了。王安石小名就叫獾郎;司马相如小名犬子,其实就是狗子嘛;宋朝陶谷的小名叫铁牛;白居易还有个侄子小名叫阿龟。
这么一说啊,现在这些孩子们的小名,什么欢欢、冬冬、大宝、佳佳······真是既没创意,听起来又很弱鸡~可叹!
转自:文丨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