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背二哥”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提起青城山,人们首先想起余秋雨的这句话。青城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止是那一峰峰葱茏清幽的山峦,一座座庄严肃穆的道观,还有在山路上不时可见的 “背二哥”。 青城山老霄顶是游人登临的主峰,海拔1200多米,山路非常狭窄陡峭。千百年来,青城山沿途洞天福地的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都靠人力搬运上去,人们把这些搬运工称为“背二哥”。 那时,背二哥们成群结队,背着沉重的货物上山,餐馆里供应的肉菜大米,小店中出售的拐杖香火,修建房屋的水泥河沙等都靠他们的双肩。工钱是以重量计算的,因此他们背的货物,都在100斤以上。游人挎一个小包而行,常常半路就汗流浃背,腿脚发软了,可想他们负重而行的艰辛。 2000年以前,背二哥还是青城山上运输的主力军,他们身着旧蓝衣裤、脚蹬绿色军用胶鞋、低着头,弓着背行走,遇见游客会主动让道,累了就把背篓支在路边歇歇脚。冬季裤腿也挽得高高的,褐红的脸上大汗淋漓,额头、手背,腿肚上青筋暴露,一路都洒满汗滴。与你擦肩而过,会明显感觉到他们出气深沉,喘声很大,脚步坚实沉重。有时嘴里还不自主地发出发出“嗨-哟-”的加油鼓劲声。背二哥人人手里都拄着一个“T”字形拐杖,俗称“打拄”。在行走时拄地助力,停歇时放在身后支撑在陡坡无法放下的背篓。 2008年5.12地震时,离震中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的青城山景区很多房屋和设施遭到毁损,一时间,游人大减,冷清了多年的背二哥却一下冒了很多出来。山间沿途都是一个一个佝偻着身子,背着沉重水泥、河沙的背二哥,一步一步爬行在逶迤的羊肠小道小道上。 我看见一位60上下的大哥,穿着一挂破旧的马甲,腰上栓一根汗巾,高挽着裤脚,把背篓支在坡上歇气,砖头和水泥沉沉的,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几匹砖加一整袋水泥约有150斤。他的头发和全身已经湿透,汗水顺着他的额头和身子往下流,他也懒得去擦,只顾大口地喘气。听旁边人说,这样劳累一天,只能挣到一百多元钱。走不远又碰到一个中年妇女抱着孩子,背着蔬菜和粮食,她是小店的摊主呢,还是给丈夫帮忙的?我不得而知。遗憾当时只顾在山脚看看受灾状况,没有带上相机记录下这一场景。 如今举目四望,幽静的青城山上修整一新的道观亭榭林立,我知道,那一砖一瓦都粘有他们辛勤的汗水,脚下几十公里长齐整的青石板路,都留下他们坚实的脚印。背二哥们用自己的肩头背起了沉重清幽的青城山,也背起了自己的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