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感
革命朱红已难寻,政治灌溉似收声。
“到处流浪”责归人。
街道仍是泥鳅背,檐前槐柳半成荫。
镇陕塔响风吹铃。
【注】文革中盐亭城内凡可染处皆涂赤色,谓之“红海洋”。时逢印度电影“流浪者”上映,路闻插曲,感而慨之。镇陕塔为民国时压制陕人而筑,又称“笔塔”,高三十余米,四角有铃悬之。
三、展望
试登高处望盐亭,青山已负拥县名。
子美马首应吃惊。
仍有秦砖和汉瓦,渐多水泥加钢筋。
城郭已非鲤鱼形。
【注】杜甫《行次盐亭》诗:马首见盐亭,高山拥县青。云溪花旦旦,春郭水泠泠。儿时登高俯瞰盐亭县城,为一鲤鱼形状。
四、风土
清凉薄雾是清晨,人呼车吵午时分。
山城落日即黄昏。
鸟噪凤凰山前树,柳拂弥江水中春。
夜钟敲散读书人。
【注】母校盐中夜读,敲钟而散,至今依然。夜闻钟声,令人回味当年。
五、菜农
园中摘来豆与瓜,城东菜市屋檐下。
满额衰纹连白发。
手挽空箩和扁担,买了灯油买盐巴。
余钱余暇喝早茶。
【注】城郊菜农多有喝早茶习俗。
六、平罗大汉并序
平罗大汉不知何处人?体格雄伟,常敞衫赤足,踯躅街头。清晨扫大街,夜晚关城门为其每日工作。大汉性极温善,喜与小孩玩耍,为儿时乐神。大汉是一个孤人,在我六、七岁时就死了。今归故乡入东门,忆大汉,斯有此作。
平罗大汉三百斤,坦胸赤脚貌惊人。
仿佛罗汉下凡尘。
凤林日落扫大街,槽头吃祭当替身。
弥江涨水关城门。
【注】槽头吃祭:家乡养猪,先请一能吃之人进入猪圈内,置碗于猪食槽中吃一餐饭,吃得越多越好,象征养的猪也肯吃快长,这一角色当然是地位低下的人才愿意充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