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902|评论: 20

[文学.历史] 大板车与<<板车号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6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战时期,美国的十轮卡,大道奇汽车从滇缅公路辗转入川,报废后,五十年代初,有人把它的钢圈轮胎拆下来,连着轮轴及弹簧片,一左一右两个轮子,组装成人力货运大板车。它以两根杉木条子贯通全车,长约四、五米,作为骨架,加横衬铺木板。细的这头为前端,去皮刨光滑,适宜用手掌控,称为杠子。车后中下方,有根橫截面为椭圆形的木头拖地刹车棒。
中间主驾叫中杠,有点儿像马车驾辕的头马,一般是高个子气力雄势的大汉儿,他手握双杠,肩挎用麻线编织而成的结实板带,主要任务是掌握全车平衡,前进方向,协调指挥。
中杠两边叫飞挽儿,一手帮助中杠握住杠子,一手拉着套在肩上的绊索,车滾滚儿后面也有两个拉绊索的兜底,叫后飞。飞挽儿拉车时要腑身,前跨后蹬,左右脚快步交换前进,四个飞挽儿是全车的主要”动力系统”。
遇到上坡,中杠吼一声”冒起!”飞挽儿四面应和,”嗨左嗨左嗨呀左”……拉起庞大沉重的车身向前猛冲。
有时候,冲不上去,车轮打滑,后飞要赶紧甩开绊索,直扑车尾,两手推或用肩膀顶住车身及货物,不让它下滑,双腿绷直,像埋在地下的树桩,脚上穿的车胎底皮耳子”草”鞋,踩得石头籽籽乱飞,哪怕额楼上颗子汗直飙,他却纹丝不动----就这样,五个壮汉齐心合力,终于把重载几千斤的大板车抽上了斜马坡。
要下坡,两个后飞又连忙跳上车尾,用体重助力刹车。
前头中杠这时正在受压,楞眉瞪眼,咬紧牙关,鼓筋暴绽的双手用力握杠上举。飞挽儿迅疾转身,一边一个,帮着托住车杠,用力支撑,像个” 入” 字,三人合体,步是步家踩稳,缓缓下降,转危为安至平地。
拉车的人比起装得满当当的大板车,块头实在不匹配,就像几只小蚂蚁儿,估倒要把油蛮灶虮子抬起走,那是何等地惊心动魄?
如果把它情景化,用声音来表示,上坡的紧急就像飚高音,异峰突起,撕心裂肺;下坡表面舒缓,暗藏危机,犹如拉大提琴,浑厚低沉,有些像体力不支又坚守的老人,一字一顿在呻吟……到了平阳大坝,搬运二哥才能够放下悬吊吊的心,此时,脚步轻快,一溜小跑,仿彿听见山泉流水,小鸟欢歌……又像木琴、小号和黑管儿联奏悠扬的舞曲……
川人向来就有文艺范儿,上世纪五几年,有演出单位凭借艺术敏感,创作出<<板车号子>>的舞蹈,曾经演到北京,浓郁的蜀风,激昂的节奏,雄浑的舞姿,在全国风行一时。
板车容量大,约可载两三吨,抵得上一部中型货车,那阵汽车极少,运力紧张,因此被看重。如果有几部大板车排成一条线在街上运送物资,不像现在人力车电三轮只能靠边边,而是堂堂正正地走在路中间,侧闲人等赶紧让道,在街檐边边驻足观望。
此时此刻,行进中的中杠飞挽儿,正处于平顺地段,本可以懒散轻松,在人众注目之下,却格外精神-----那整齐高昂的号子声,充满力量的夸张动作,似乎已超越实际需要,带有更多自得其乐的表演成分,浩浩荡荡,堪比当下走秀拉风,一有机会,展示自己,是生物界的天性。
据信,产生创作的萌动可能出于亲历,或是在一旁呆看的从艺者,生活的琴弦,拨动着柔软的心。
然而,板车体量大,打转身慢,需要人手多,又不够安全,这是它难解的硬伤。
历史漫长,大板车却苦短,只存”活”了几年。后来,重型部件装汽车,一般材料运输被更灵活的架架车代替,渐渐被遗忘……
白驹过隙,往事已非。而今,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日新月异,目不遐接。
笔者顾盼之余,仍然会想起逝去的岁月与艰辛,大板车同劳动者苦乐相伴,为国家建设出过力。更何况,还有<<板车号子>>曾经给我们带来欢快,振奋与坚强,至今难忘,即便这只是一段历史针孔,一叶记忆碎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1-16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这样的交通运输工具,30岁以下的人都没有见过了。网上替先生搜了两张图片。

大板车:


165137zcci6bjcwvxarc9w.jpg

165143k2tqqmkxzg0mxkf0.jpg


架架车(相比大板车,尺寸小得多):

165144ivca2sv7jtbsdjs0.jpg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1-16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二行,架车为王,腰杆拉弯,颈子拉长。这是儿时熟悉的歌谣,也曾亲自拉过架车,其中劳累,谁拉谁知道。

2017年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1-16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也亲自拉过“架架车”的,当时还是拉的预制板哈。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1-16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遇到板车从上坡放下来的时候,总会让的远远的,说实话,那些驾驶员真的不简单。
发表于 2016-11-16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旗文工团创作的“板车号子”动作精炼,音乐出色,在全军文艺汇演中还拿过大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房沟居士 发表于 2016-11-16 20:13
当年旗文工团创作的“板车号子”动作精炼,音乐出色,在全军文艺汇演中还拿过大奖。

是战旗文工团创作的,老弟还记得,真的不错哈。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海为家x 发表于 2016-11-16 19:50
每当遇到板车从上坡放下来的时候,总会让的远远的,说实话,那些驾驶员真的不简单。

就是有点吓人,因而存在不久,先生看到过,应该就是我们同辈弟兄,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风abc 发表于 2016-11-16 18:20
本人也亲自拉过“架架车”的,当时还是拉的预制板哈。

架架车小得多,板车更嗨活,用的是汽车轮胎,风版应该没见过。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折耳兔 发表于 2016-11-16 17:49
七十二行,架车为王,腰杆拉弯,颈子拉长。这是儿时熟悉的歌谣,也曾亲自拉过架车,其中劳累,谁拉谁知道。

年龄原因,估计周老弟没见过板车,大得多,汽车轮胎,架架车是后来的,你拉过就懂那个哈数,受到锻练了吧,体会一下还是有用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fw5086 发表于 2016-11-16 16:52
估计这样的交通运输工具,30岁以下的人都没有见过了。网上替先生搜了两张图片。

大板车:

大板车小老弟肯定没见过,用的是汽车轮胎,大约困难时期以前就消失了,但架架车我估计穷乡僻壤说不定还有。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1-17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不颠东 发表于 2016-11-16 20:56
大板车小老弟肯定没见过,用的是汽车轮胎,大约困难时期以前就消失了,但架架车我估计穷乡僻壤说不定还有 ...

大板车在六七十年代的小城市还有,就是先生描述的车轮是用的汽车轮子。您看我贴的三张图片的第一张,正是。由于视角关系,从后边拍摄,把它的体量压缩了,实际情况要大得多。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fw5086 发表于 2016-11-17 01:44
大板车在六七十年代的小城市还有,就是先生描述的车轮是用的汽车轮子。您看我贴的三张图片的第一张,正是 ...

有图有真相,看来小老弟是对的,小地方消失会推迟。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8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1-1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看到过架架车,那时,成都郊区有很多砖厂,那里就很多架架车。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sunfly 发表于 2016-11-17 19:15
我只看到过架架车,那时,成都郊区有很多砖厂,那里就很多架架车。

这里说的使用汽车轮的板板车,不是架架车,辛夷太小,肯定没见过。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11-17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架架车,我见过,那时候麻溪供销社的货物都是用架架车拉的

发表于 2016-11-18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提起大板车,记忆尤新。随着时代前进,有很多行当或者工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社会的进步,或者说民生的改善。有的行当消失,却是传统的断档,所以才有今天非遗的抢救。老师说的大板车早已完成历史使命,退出生活,应该说是好事。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残荷雨 发表于 2016-11-18 05:40
老师提起大板车,记忆尤新。随着时代前进,有很多行当或者工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社会的进步,或者说民 ...

先生也见过,诚如所言,一些物件的消失,说明社会进步了,谢谢临帖。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女远嫁 发表于 2016-11-17 21:43
架架车,我见过,那时候麻溪供销社的货物都是用架架车拉的

这里说的大板车,用的汽车轮子,不是架架车,川女尚小,可能没见过吧。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1-18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年代,灌县运输二社,就是使用这板车拉货,当时的蒲阳路口(就是与现建设路交汇处是其二社总部,呵呵。
除人力拉车外,后来又用黄牛,再后来,又加上报废解放汽车的方向盘,驾车的工人一手拿鞭子,同时把握方向盘,那味道,简直不摆了。

当年形容人力板车与架架车的民谣:

脚刹车,手加油、喇叭含在嘴里头。。。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