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在《我不是潘金莲》中,黄建新精彩地扮演了市长的顶头上司——省长,成为了官场食物链的一环。而在他们之上,还有大领导。中国的官场体制,从科级、市级到省部级甚至更高级,都在这部电影里出现了。 而让他们焦头烂额的只是件根本完全不值一提的小事:一个农村妇女要离婚。多么大胆、荒诞的黑色幽默。就连发生故事的所在地,都叫“光明县”。与影片奇特的视觉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中国社会的隐喻。 所有在县城发生的故事,都是用圆形的画幅。因为这个小天地里面的各种人物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像是被封闭起来了。它能自圆其说,又像铁桶一般,再多的理你也没地方说去,只能碰壁。 所以当李雪莲决定突破地方官场的束缚,上告北京时,画幅变成了手机竖屏一般的长方形。方方正正,权威无比,不容置疑。于是影片这一段在北京开政府会议的描述,也成了国产电影里少有的场面。但在《我不是潘金莲》里,它的细节被影像强调后,有着更意味深长的含义。这又让人想起另一部政治讽刺力作,同样也是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 当然,除了遍布全片的圆形和方形画幅外,影片还在最后玩了宽银幕比例。利用廉价偶像剧般的光线表达了一种救赎感。 可惜,最后几场戏有些泄气,削弱了前面建立的完整形式感与叙事力度。也许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些东西没法做得太尽。能拍到这样的程度,已然不容易。可以说,《我不是潘金莲》有中国电影少见的直白的反男权思维。包括大力渲染的官场政治结构,也是男权体现。中国老话: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方形和圆形的构图,就是在营造这种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