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省教育厅教科所驻大杉坪村第一书记的请求,对大杉坪村进行调查了解后,学校领导决定对村民们进行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还赠送3台总价值1万多元的高效铡草粉碎机给村民们,方便他们加工牲口饲料。”8月28日,在雷波县马湖乡大杉坪村,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王林杰说。
大杉坪村是原雷马屏农场新世纪初陆续搬迁后,雷波县莫红、克觉等乡(镇)高山上居住条件较为恶劣村寨的彝族群众搬迁到此居住的移民村,现有193户,940多人。2013年,该村进行彝家新寨建设,村民的房屋和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底子薄,贫困程度深,仍然是该县贫困村之一。为了帮助大杉坪村早日脱贫致富,省人大副主任黄彦蓉联系该村,并多次到大杉坪村为村民们寻找致富门路,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联乡单位省教育厅派出年富力强的党员到大杉坪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省农业厅也向该村派了农技员。驻村第一书记陈立兵在工作中,发现彝族群众受教育程度低,不少人都是文盲,不但思想观念陈旧,而且缺乏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于是,陈立兵回成都与四川农业大学协调,希望他们派专家为村民们传授种植和养殖技术。四川农业大学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批次派出专家进村,村民们需要什么技术,便传授什么技术。
“不管是种植玉米、大豆、马铃薯,还是养殖牲口,彝族群众几乎都是顺其自然,科学技术含量非常低。”王林杰说,针对村民们的实际情况,学校派出专家对村民们进行玉米、大豆、畜草和养羊等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此外,大杉坪村漫山遍野都是玉米,玉米秸秆完全没有利用。为此,学校赠送3台高效铡草粉碎机给村民们,教他们把玉米秸秆粉碎发酵后,用着牲口饲料。
村党支部书记马黑尔布说,川农大的专家对村民进行种植和养殖技术系统培训,村民们都增长了许多种植和养殖的科学知识。目前,全村有羊1100多只,牛330余头,猪300多头,川农大赠送铡草粉碎机,并教大家加工玉米秸秆发酵喂牲口,解决村民们养殖牲口冬季饲料短缺的后顾之忧,大杉坪村脱贫致富的日子不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