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708|评论: 1

选自《新水口》第九期:仇 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0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仇 人
杨炳文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向来与人为善,从不与人为敌,但却招来家人和亲友的不理解。

   我的父亲在1965年贫病交加中溘然辞世,珍惜父爱的我大哭一场,我曾含着眼泪写过一篇散文诗《父亲的微笑》来悼念我的慈父。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家虽是“城市贫民”成分,但父亲却是“旧官吏”,造反派把目光投向我家的一举一动。1967年的7月半,按农村习俗是烧袱子祭奠先人的日子。母亲带着纸钱,一人来到父亲坟前祭拜,边烧纸钱边回忆逝去的时光:和父亲相识相知相濡以沫,有快乐有幸福,有困苦有艰辛,一想到父亲临死前想吃一只鸡却未能满足,母亲便呜呜咽咽进而号啕大哭起来。这哭声立刻传到一姓赵郜的造反派头头的耳朵里。姓郜的立即纠集一伙人,上山扭住我母亲要弄上街游街示众,罪名是“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妄图复辟旧社会”,幸亏有人出来再三说情,姓郜的才善罢甘休。

   郜家的儿子4岁了,受他父亲的影响,当着众人骂我母亲“地主婆”、“反革命”。

   冬去春来,几年后我调回大队教书了。郜家的儿子成了我的学生。他个儿矮小,皮肤白净,聪明好学,我便刻意培养他。让他当班长,让他上台发言练胆量,学习上给他开“小灶”,他上初中我去读大学,读了大学回来又赶上教他高中。我对他百般呵护,周末让他住我寝室静心学习。后来小郜考取了大学。

   从小学起,妹妹就不停地提意见:“你忘记了他父亲如何整我们?你忘记了他如何骂母亲?”

   我是全忘记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罕见的人类灾难,我家受点委屈很正常。4岁的孩子乳臭未干,骂几句连他也不懂的话又有何妨?
小郜如今已是学校骨干,几年前当上了学校领导。我的成就中有他那一部分,回忆我对他付出的心血,内心充满满足和兴奋。其实人与人之间有点摩擦是很正常的。环境、利益、名誉、地位都可能是诱发的因素。不过有人一有矛盾就把对方升格为“仇人”、“敌人”,有人却不计较淡然处之去想该想的去做该做的。再说“仇人”也不是与生惧来,一成不变。“恩人”也不会永远是“恩人,“朋友”也不会水远是“朋友”。

   文化大革命时期,两个最要好的同班同学下到同一个大队(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二人在学校同是文艺骨干,参加同一个造反组织,都是勤务组成员(头头之一)。可以说在“造反”中结成了生死之变。后来推荐读书,二人中只能走一个,二人都拚命争取。张榜公布是甲同学,乙同学“义愤填膺”,宣布与甲同学绝交,并陈书上告,历数甲同学读中学时和“造反”时的斑斑劣迹。结果不难预料,甲同学也没走成,二人从此成为仇敌。

   朱某和郑某读高中时就暗地恋爱,后来“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婚生子夫妻恩爱,家庭和美。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双方的“本来面目”渐渐显现,为家庭琐事三天一吵,五天一闹,邻里调解,亲友劝说,于事无补,后来终于对薄公堂,一纸《离婚证》作了了断。几年后,朱某患了重病,时日可数。有人劝郑某,“一日夫妻百日恩,看在儿女的份上,你还是去看他一眼吧,他在梦中都在呼喊你的名字-”郑某横眉冷对:“去看他?我恨不得他早死!死了我才彻底清静!”

    朋友翻脸,夫妻反目,爱有多深,恨有多重。

   母亲一句话我终身铭记:“仇人当成恩人待。”我想,在人与人之间,除了用法律和道德来约束来调整我们的言行外,多一点宽容,少一点仇视,那我们所处的环境将更加和谐更加完美。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7-21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