䢺水寒雁 即 䣢水寒雁 凡 丁 唐文栋 当《临邛八景之考述及临邛十景的提出》一文,在邛崃麻辣论坛发表后,引起了一场大讨论。 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六、䢺水寒雁应为䣢水寒雁。你看西桥头处景观石上提的都是‘䣢水第一堰’。”继而批评作者不严谨,并以《说文解字》据理力争:“䣢:蜀地也。从邑耤声。”还说“这是‘䣢’字唯一的解释;《汉典》:‘䢺,chu,〔~江〕地名,在今四川省大邑县境。’这两个字都是地名,一在大邑,一在邛崃。而且字不同,音不同、意不同。” 由此判定我和唐文栋搞错了,应予以否定云云。 唐文栋从他的万卷藏书中找出了有说服力的资料后,我们仍然采用䢺水寒雁一说,并补充了唐文栋提供的资料整理如下:
六、䢺水寒雁即䣢水寒雁(又曰雁荡平沙)清.康熙《邛州志》卷一古迹载:䣢水寒雁(在)州西三里。每秋深多雁。俗称的西河源头为今大邑县的大、小飞水(即:布濮水),合流后因流经大邑之䢺坝故名䢺水,又称䢺河、䢺坝河、䢺江河,入邛崃境为西河。 昔时西河的生态环境很好,邛崃又位处大雁迁徙的路线上,故年年吸引南飞的大雁在西河之滨落脚过冬,大雁在西河之滨嬉戏时形成的景观,在清.康熙时谓之䣢水寒雁。 据1982《四川省通志江河篇》䢺江河概况曰:䢺江,古称䢺水,又称䢺河、䢺坝河,因流经大邑之䢺坝(即䢺江场一带)故名(见民国《大邑县志.卷二.水道篇,(下同)》。䢺,原写作“䣢”,旧县志中《䢺水牙江考篇》说:“所谓䣢与瀑,音之转也,瀑与濮,字异而音同。”见《现代汉语词典》(1982版156页)说,改䣢江为䢺江,读(出音)。䢺江流经䢺江公社段名䢺江河,流经三坝公社段名三坝河,入邛崃境为西河。 又据《汉书》曰:䢺水即濮水也。 注1、䢺––先秦以前的小国,后自动放弃国名,留下䢺的地名如:䢺、䢺坝。 注2、坛友影觅者说:䣢与䢺字可采用“搜狗拼音”打ji字头后,再向下翻87次,第三个即䣢;打chu字头后,再向下翻32次,第四个即䢺。
之后我做出了如下回复: 1、我的搭档唐文栋端午假日回邛后,上传了以上有据可查的资料。我喜欢推理,唐文栋则藏书万卷,正在学考古学,故我们常合作。 2、我原先认为:䢺、䣢,二字是通假字的推断是正确的。而且䢺、䣢、瀑、濮,四字皆同音同义,乃一组典型的通假字。 3、邛崃人硬是牛,许多字就是不按普通话发音,居然:䢺、䣢、瀑、濮,四字同音同义,乃一组典型的通假字,而且连史志都不能不认可! 4、唐问过书法老师刘志刚:“䣢”字怎样读音?刘说“出音。”书写“䢺江第一堰”时,因为䢺、䣢相通,便从书法审美角度写的䣢江,这个“䣢”字要用古汉语发音。 5、总的说,通过这场讨论,相互都增长了学识,无所谓谁对谁错,更不应分一个谁胜谁负,反正我没装在心里,而是尊重您对学问的严格态度和要求,从这点上我真的应当向您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