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四川新闻网
四川手机报读者讨论区
请
[登录]
或
[注册]
[去市州]
阿坝
巴中
成都
重庆
达州
德阳
甘孜
广安
广元
乐山
凉山
泸州
眉山
绵阳
南充
内江
攀枝花
遂宁
雅安
宜宾
资阳
自贡
搜索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首页
Portal
论坛
教育观察
问政
5G
网红四川
版务
四川新闻网
四川手机报
本版
用户
管理日志
社区银行
版务
最新主题
最新回复
管理日志
最新图片
社区银行
积分商城
问卷调查
活动中心
群众呼声
麻辣杂谈
新 时 代
生态环保
律师在线
舆情监测
成都
绵阳
德阳
巴中
南充
乐山
内江
达州
广安
广元
遂宁
泸州
宜宾
凉山
资阳
眉山
雅安
自贡
营山
南江
新都
南部
摄影
楼市
旅游
川剧
鉴宝
桌游
招聘
教育
航拍
彩铃
健康
装修
美食
租房
论坛
›
大话四川论坛
›
德阳论坛
›
解题时代:你拼命考试,只为读一所好大学?
麻辣社区小程序
麻辣社区APP
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麻辣社区微博号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群众呼声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返回列表
阅读:
2627
|
评论:
0
解题时代:你拼命考试,只为读一所好大学?
解题时代:你拼命考试,只为读一所好大学?
[复制链接]
没馅的章鱼烧
没馅的章鱼烧
当前离线
积分
987
发表于 2016-5-24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解题时代:你拼命考试,只为读一所好大学?
撰文丨墨黑纸白
又到全国“解题大赛”的时期,由于近期“生源计划跨省调控”的缘故,很不幸“高考”二字也荣入敏感词之列,我想还是用“解题大赛”二字来代替这两个字更为实在,此篇也更为安全一些。一个星期前,至少不下5个读者想让我谈谈关于“解题大赛”的问题,而在一个月前,我一个即将参加“解题大赛”的弟弟就给我发信息说:“你身为河南人,难道不应该为咱们河南的考生打抱不平?怎么不见你写关于河南考生难的问题?”我其实挺为难的,大家竟然要听一个没有参加过“解题大赛”的人去谈“解题大赛”?看来真是病急乱“看文”了,罢了,索性就聊上几句,如果不喜还望见谅。
新闻事件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当口,与高考有关的跨省生源计划公布,在一些地方掀起波澜。自5月11日起,江苏、湖北两省的部分高考学生家长分别在两省的教育厅门口大规模聚集,表达对高考生的省内录取率—尤其是一本录取率的担忧,呼吁“教育公平”。
事件评论
当年韩寒出《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这本书时,有人就嘲笑说:“你有什么资格跟这个世界谈?不过是诺大世界下的蜉蝣而已?”我们却无法忽视的是,事实上韩寒有这个能力,虽然他也没有参加“解题大赛”。但我们也无法忽视的还有两点,第一,他是教育不平等所造就的一个异类。第二,他是多元化社会造就的一个异类。先不要管他的产生背后是否有当年“韩方之战”的诟病,我们只说在万人独木桥的千军万马中,有几个人可以好好的审视一下自己?不仅仅是考生自己,也包括家长们,我至今依然坚定的认为“教育改变命运”是一个谬论,和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一样荒谬,因为我们依然是官本位社会,自然还奉这两个理论为真理,所以我们现在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很苦逼,那么你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你如何才能有资格与这个世界谈谈?也别这个世界了,就与咱们的社会你如何才有资格去谈谈呢?
我们现在正在不公平的道路上,走出“教育改变命运”这个多年来的泥潭,我并不认为这是个坏事,教育的本身不是为了考试,教育的本身是为了让一个人拥有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诸如,你是谁?你与这个社会什么关系?你于这个国家什么身份?你的眼中是否只有金钱和权力这两个物种?你是否是为人父母之后才开始关注我们的社会有假奶粉?有毒学校?有“解题大赛”不公平等等问题?你是否知道如何做一个现代化的有思想的国家公民?我们的教育不公平吗?教育不是金钱,教育不是权力,教育不是考不上大学卖红薯就下贱,教育不是考上了大学将来当官入国家单位就威风八面。如果教育知识金钱和权力的象征,它本身不可能有公平而言,你只是想要一个更容易接近这两条路的方式而已,跟公平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我弟弟学习成绩很不错,但他竟然还有精力来关注这个社会的一些问题(切身利益),我是很欣慰的,至少他将来无论考不考得上一个好的大学,他都不是在死读书,死考试,这就足够了。他在对我说要我写关于河南考生难的文字时,我回答他说:“没少写教育的事,写了没用,看了也没用,好好解你的题,将来选一个好专业,别操心这些你必然要经历的你所谓的不公平,想为河南人打抱不平,等你有了话语就可以了。”他似乎很受打击,应该会想我这样一个“揭露”社会黑暗的时评人,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但这些话是目前我想对所有考生们说的话,我们的社会无论如何的不公平,我们都在经历,我们所能做的是尽己所能的解题,在这个比赛中不断觉醒,让我们的后代们不用再如此苦逼的将人生定格在低级的,毫无意义的比赛中,扭曲了价值观,也浪费了大好年华。
很多读者经常会问到我哪个大学毕业的?也都很期待我能说出一个让他们惊诧的大学名字,而当我回答说“连三流都算不上的大学,不提也罢”时,读者们确实很“惊诧”。我在上大学这些年来,只学到了一个理论:“你有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你有多少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很重要。”看上去这句话是废话,但从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来看,我们的大学生大多只要毕业进入社会,基本上都要忘记所学的知识(技术专业除外),重新像白纸一样去学“社会大学”所授予的东西,它算不上高尚,它有时候却会让人更加失去尊严和人格,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些中华文明中精粹的理论,逃不出当年的“学而优则仕”,自然也逃不出“知识改变命运”的泥潭。
所以考一个好的大学并不是很重要,你选的专业隶属于技术层面的比较重要,至少符合这个社会的基本需求,至于理论方面的或者学术方面的至少十年到二十年内依然还是鸡肋。转型中的中国,精英教育已经被打破,因为特权并不需要依靠教育上位,只有普通公民依然会被曾经垄断的教育资源所迷惑,产业化、市场化,这类饱含经济的词汇,不是普通公民们所能理解的,我们现在所要的教育公平,不是跨省调控,不是全国统一试卷,不是各个地区相互攻伐,当然需要被攻伐的地区是不会在攻伐范围之内的。我们需要的教育公平是至少15年义务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而我们需要的教育公平最终追求是每一个人都有上大学的资格,他上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金钱和权力,而是这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以及这个国家公民意识的全面觉醒。
你想要怎样的教育公平?继续做最为虔诚的“解题高手”?已经是“渔民教育”了,何必还要跟自己的孩子说,你一定要做“渔民教育”下的解题精英呢?有人说:“河南人之所以考学难,是因为国家需要种粮的人,更需要农民工。”这个说法我不否认,但这不该是普通公民着急的事儿,我纵观中国
历史
,有知识的人鲜有“造反”的想法,他们会通过更理性的方式来督促皇权进步(元清蛮夷王朝除外),而历朝历代“造反”的往往也都是一些没有知识的人,仅仅需要一些“分田地”、“不纳粮”的口号就可以了。按照
历史
的规律,需要着急的是上层建筑,他们到底是要一个没有知识的群体为主流?还是有知识的群体为主流?很明显,后者对他们更有利。
我不知道其他人会怎么想,我将来如果有了孩子,我真的不会给他灌输考一个好大学的意识,只要这个社会没有战争,只要这个社会还能与虎谋皮,只要这个社会还能小碎步式的进步,不搞集权,不搞权威,不搞个人崇拜,我还是会积极让我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范畴,然后为他培养一个适合他的兴趣爱好,或者鼓励、支持他自己萌芽出的兴趣爱好,我更相信一个人的兴趣可以让他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不做一个剪断自己孩子翅膀的父母是现代中国人需要学习的很重要的课题,尤其是在抵抗“知识改变命运”这个谬论的过程中。
这个社会,难的不是出人头地,难的恰恰是不出人头地。这是《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一句话,我在我的文字中多次提及过。从2004年开始,我们每年有平均900万左右的考生要“笔戎相见”,你将孩子的命运定个在这900万人中去竞争,倒不是说自己的孩子不行,而是每届的考试都不行,还有你的个人意识,你教育孩子的理念,我们早已不再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我们现在是“观念决定命运”的时代,这是我大学时就产生的认知,我们的社会不缺乏有知识的人,我们的社会真正缺乏的是观念觉醒的新时代国家公民。
从知识社会过渡或者转型到观念社会,这是我们未来的一个走势,如果社会没有倒退到三十年前,那么这个路就会一直走下去,当我们的觉醒成为大数据,我们就不会在纠结,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因为你会关注更为重要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社会种种不如意?而这些不如意究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得出结论后,我们才会去思考,到底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大多数人满意的社会?又如何才能营造一个公平的社会?而不只是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社会?
很抱歉,落笔之际也没有谈这篇的新闻事件本身,确实我真的不很关心“解题比赛”这个问题,我最关系的是,在十年“解题比赛”苦后,每年所产生的上百万“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这些学子们来到社会后,到底能不能获得真正的觉醒?而不是与这个社会的苟且去逢迎苟且?当十多年的解题生涯结束后,这些孩子们会不会解自己的人生?又会如何看待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社会?而他们到底能不能悟到自己其实是有与这个社会谈谈的资格的?
我们已经是第二经济体大国,我们的教育还需要扶贫,给中西部地区一些名额就会受到掌声吗?姑且不说被分走名额的地区有人会骂娘。我们的学生们为什么没有选择大学的权利?为什么只有大学选择学生的权力?而计划也能计划到教育中去,我们的教育部是维护教育公平?还是不公平的分配本就不公平教育资源的?我听说,有个国家,各个州的大学都是独立的,教育部只需要发经费,没有资格管人家怎么招生,如何教学,咱们这貌似完全反过来了?
直到今天,这个国家的教育部不管考试,不管升学,不管评估,不管具体教学,不管“郑智”思想。它自述的功能只有短短的一句话:“设立与教育有关的联邦资助项目和执行与私人和公民权利有关的联邦法规”。这两项工作都是服务性的,关系到教育的两个关键条件:钱和法规,尤其是与公民权利有关的法规。以致于这个国家多次有取缔教育部的议案甚至行动,但人家的教育部并没有被取缔,原因就一个,“多年来教育部推动公民权利和社会公正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真正的教育公平,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场所,一个不把孩子当做摇财树,却还要愚弄孩子头脑的社会大环境。一个不把孩子学习好当做脸蛋炫耀,或认为学习差就认为丢脸的家庭大环境。一个尊重孩子们的兴趣,为孩子们积极争取多元化的教育大环境。“解题大赛”总有一天会淡出我们的社会,不仅仅因为上层建筑有可能会觉悟,而是因为大多数普通公民会不断衍生出更多的公民意识和更多的权利追求。
2016—5—23落笔于墨辩閣
赞
打赏
下载APP打赏
打赏列表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回复本楼
举报
返回列表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
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