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堂 吟 草{948}张志和将军与齐白石先生的翰墨缘 (2011-12-28 10:25:15)[编辑][删除]转载▼标签: 四川宋体张志和将军齐白石印谱蜀游杂记文化 分类: 文化
文/独卧文园
注:本文刚发表于2011年第6期的《邛崃经纬》之上
2011年2.26日深夜,我应一位友朋的邀请,为其治印一方,灯下把玩尚觉满意,就轻击朱沙印泥,留存了此方白文仿汉印的印稿。随后坐到“退堂”书斋的灯下,随手翻看《齐白石印谱》起来(由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来。突然一方朱文印“志和藏书”引映入眼帘,白石老人此印刻的不错,会不会是张志和将军的印章呢,一个大大的问好从心底升起,一时间激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决定好生考证一番。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我正查阅相关书籍时,一下子联想到前一阵子自己曾写的一篇拙文《1931,张志和将军创办敬亭学校》的文章中,就有张将军在敬亭校中建立了一个“志和图书阅览室”吗。
记得当时曾陪同张平轼先生亲自确认了“志和图书阅览室”的位置-----掩藏在东门外的邛崃二中背后的“文昌阁”。我自己也在该建筑的砖墙上拍摄到“1931张清平”的字样。再次打开放在案头的《齐白石印谱》,翻阅到160页,刚好此印下面有该印的边款,文曰:“志和先生正刊,癸酉年齐璜”。这下可以断代了。打开《1901---2000年一百年日历表》一书查阅,癸酉年是1933年。正是1931,张志和将军在邛崃创办敬亭学校图书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基本上还算吻合。
那张志和将军假如真是这方印的主人,会不会只向白石老人求了一方印呢?按照证据链的要求和推断来看,孤证是很难说服别人的。那我就只有再找出另外的证据来佐证和支持这样一个观点,而且还要具有连贯性、专业性和科学性经得起推敲才行。
说来也巧了,最近得到一本新书,是邛崃市政协赠送的新近刚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张志和将军》一书。连夜阅读希望得到点蛛丝马迹。果然查到了这样一个事实:“1933年秋,张志和在成都与陈离、余中英(二十四军旅长、成都市市长)等人集资合办了私立协进中学。张志和任董事长,并挂名校长。”那么张志和将军与余(兴公)市长是朋友和至交那就是毋庸置疑的了。
据笔者所知,余中英(1899-1983):成都第九任市长,原名余烈,号兴公,四川郫县人。早年在旧政权时期曾任各种军政要职。后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协四川分会副主席。工书法,善丹青。早年书法曾受教于赵熙,绘画及篆刻曾得齐白石亲授,为齐白石的弟子,解放后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是享誉中国书坛的大家。
1929年后,余中英曾利用在北京旅游考察的机会,多次到恩师白石老人处请教。现今四川省博物院里就存有一幅齐白石与余中英此次师徒相聚时所画的《九秋图》。该画现为省博的“镇馆之宝”,此画也被当代著名国画家徐恒瑜先生赞誉为齐白石先生的“神品之作”,并推荐给我前去观摩学习,还提前给我讲解了此画的技法、构思、笔情墨趣和意境。
据笔者初步推断,应该为:“余中英帮张志和将军代为求刻的可能性为最大。”那么仅仅刻一印吗,这个问题又出现了。
还好《张志和将军》一书中第93页中由张志和将军的儿子张宁先生所撰写的“相依为命共度艰难岁月”一文中,我找到了有这样的几段记载,应征了上述观点:1960年张家生活极度困难,张宁患病急需用钱,母亲李琏仿出于无奈,首先到荣宝斋卖掉了张志和收藏的一幅张大千的山水画(此画是由张大千先生专程赠送给张志和将军的),换来120元,随后再卖掉了徐悲鸿的《马》和齐白石的《虾,》用以补贴家里的生活费,才艰难度过了最困难的两三年。
《张志和将军》一书中“蒋介石入住豪华的张公馆半年之久”的一文中,在随后的第207页有一幅图片,配以文字说明:张志和将军在成都市陕西街72号有一套豪华公馆,1935年蒋介石、宋美龄租住在此半年之久。
我们不难想象,这样的公寓能被蒋宋二人看上,西洋摩登姑且不提,网球场也不必再提,单说那个中西合璧的“中”字,当然给宋美龄喜爱中国书画是有关联的。据考证,晚年的宋美龄又拜在张大千门下学习绘画。据说山水画和花鸟花还蛮有文人画的气息,想必她的“第一夫人的气质”绝非仅仅是写在脸上的。那倒推过来,此时张志和将军家的这套别墅里,客厅中、书房间里当时的名家字画满壁就不难想见了。
上世纪有一件对于四川画坛最为轰动、影响最为深刻的大事就是----1936年白石老人应当时的省主席王瓒绪等人的邀请,来蜀逗留盘桓大半年之久,为蜀中许多名人雅士治印挥毫作画讲学。时以张将军之名求的白石老人的绘画和印章,一可定不在话下,况与余中英市长这层关系呢。当然两位“伟人”,一位是将军,一位是画坛巨匠是否见过面,不得而知。我估计可能性的确存在,最起码有过翰墨缘那感情是一定的。况张志和将军于1952年调到了北京,任国务院的参事。到京后与齐白石先生见面的机会,我想机会一定还是有的。
据《成都晚报》所载,成都的一位老画家写的回忆,齐白石1936年到四川,住在文庙后街为达官贵人作画时的盛况,说送来的润金高高垒起在画案一侧,很多求画的人在画室门外院子里排队等候。后齐白石在《蜀游杂记》中写道:“半年光阴,曾许赠之3000元不与,可谓不成君子矣!”5年之后,81岁的齐白石又在《蜀游杂记》末页题了两句话:“翻阅此日记簿,始愧虚走四川一回,无诗无画,恐后人见之笑倒也。故记数字,后知翁者,翁必有不乐之事,兴趣毫无以至此。”
笔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主要是讲述张志和不仅仅是一位战场上的驰骋疆场的将军将和我党隐蔽战线上一位杰出人物、一位热爱教育的、热爱家乡的可亲可爱的长者,而且还一位懂得艺术、热爱生活的平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