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呆肉与钵钵鸡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解放前全靠人畜粪便和沤腐的绿叶为肥料。因此庄户人家,除了穷得叮当响的外,没有不喂猪的。一是猪儿可以积攒肥料,二是可以喂肥了卖钱。
说来那个时候不仅人可怜,就连变个猪儿也是可怜兮兮的,吃的全是野菜野草和潲水。哪能像现在有专门的猪饲料。因此,在当时要喂好一头猪,起码也要两年。不像现在五六个月就可宰杀了。不过慢工出细活,那时猪肉就是香得多。
那时的猪圈一般就在茅坑上,猪儿吃喝拉撒睡全在那里,又脏又臭。到了六七月间,气温暴热,难免瘟疫流行,当时又无防疫条件,往往许多猪害瘟疫就死了,这就是人们习惯说的瘟猪仔。农民遇到这种事最是伤心,眼看好不容易喂到六七十斤,一下就死了能不心痛吗?死了的猪谁也不舍得丢掉,便自己动手开肠破肚打整干净,到镇上买上几斤颜色深的酱油,加上一定分量的盐巴,弄在大锅里卤起,除了自己吃而外,赶场天就用背篼背起,拿到街上去卖。在文庙背后到草鞋市的那条街上,啊哟!有时密密麻麻地摆了一条街。背篼内装着卤过的死猪肉,背篼上摆个簸箕,簸箕上放几坨肉和刀具菜板小秤。大家叫这种死猪肉为马呆肉。当然售价低廉,食用的皆为底层人民。
当时物资匮乏,一般平民是很少吃顿肉的,一年四季难得吃只鸡鸭。夏天卖烧鸭的小摊,也不过摆上三五只。一次买半只鸭子的很少,买整只的更没有,一般是花上两角钱买上一牙,或一只翅膀、一个脚脚。因此,把猪肉或鸡肉切成片或宰成坨坨来卖的钵钵鸡就应运而生了。也许是因那时东西少,吃上去特别香,特别有味道。
卖凉拌肉和钵钵鸡的,是用一个大陶瓷钵钵盛上,按片数卖。特别是那个猪耳朵呀,片得又薄又大。所用佐料实属上乘。熟油辣椒油晃晃的,花椒麻梭梭的,酱油是最好的头抽,黑乎乎的,再加点白糖,真是麻辣甜香咸五味俱全,味道真的不摆了。按现在吃货们的标准也绝对够得上名小吃。
卖钵钵肉、钵钵鸡的,如朝鲜妇女一样,将钵钵顶在头上,沿街叫卖: “凉拌耳朵钵钵鸡噢……” 她们也随时端到赌场烟馆去卖。食客用同一双筷子,在同一个钵钵里挑食,谁也不嫌谁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