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2 11:57:29
来源:共识网 作者:海逾舟
很久以来,我就觉得以荒诞的视角来理解当下的中国社会比较适合,尤其是人心,以下例举的这几点只是根据我自家的体会,这个现象想必不止于此。
一,鸵鸟心态
当鸵鸟遇到危险时,它会选择将自己头扎进沙土里,以为自己看不见,危险就会消失,这用来形容当下一部分中国人的心态,会非常恰当。可以用部分民众对待新闻媒体的态度来说明这个心态。最明显的一个例子莫过于央视的新闻联播,“报喜不报忧“已经成为人们对它以及绝大部分官方媒体的即成印象,它事实上也是如此。
可以从政治甚至是所谓的哲学层面去理解这种做法,政治的表述可以是所谓“大局意识”,哲学的表述可以是所谓的“主流”,这两种解释毫无疑问都是站不住脚的,只是一些似是而非霸道逻辑,它们的有效性只是建立在不容辩驳的基础上,这一点想必是没有问题的。
报喜不报忧这种做法的根据是虚假的,这件事情其实并非那么严重,而更严重的是这种做法所导致的结果,即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所塑造的心理模式,所谓“看喜不看忧”。稍微观察一些身边的人,从年老者到年轻人,他们喜欢看新闻联播,喜欢被无论是否真实的巨大成就而鼓舞,不喜欢看到不好的新闻,仿佛这种事情对我们本身的人格或内心世界会造成侵害,而尤其当这种不好的新闻是指向社会整体或国家制度时,他们觉得自己受到的伤害尤其严重。
最近已经有文章指出,由于对民族主义的极端宣传,很大一部分的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已经变成了这样的一种状况,国家即我,任何对社会或国家的负面消息,都会直接伤害到个体的内心情感。于是为了避免这种伤害,保护自己的心理,人们选择屏蔽掉负面的信息,这即使央视新闻模式产生的结果,同时又是维护这种宣传模式的社会心理基础。这样,一种荒谬的社会现象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即集体性的选择性失明、失聪,集体性地鸵鸟心态。
二,屌丝心态
如今,屌丝这个词语已经被泛化地使用了,许多人只是凭借着直觉在使用这个词语,觉得自己的身份特征与其有些相似,便将这个词语用在自己身上,作为一种时尚的标榜。屌丝的内涵很丰富,但是单从它所描绘的群体的社会特征来看,“矮矬穷”这个短语大致可以形容得比较具体。可是这仍然不够,矮矬穷只是描述了屌丝群体的外在特征,所谓屌丝的内在精神却被忽略了。
可以这样来理解,其实从主流社会的眼光看去,屌丝这个词语是带有侮辱性质的,但这只是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出发所看到的东西。在屌丝群体自己,一定要加上自嘲这种精神,才能够完整地理解屌丝。这种自嘲精神,得从心理的角度才能理解其价值,它是一种心理保护的措施。
在现实生活中,按照屌丝群体社会状况和发展前途,如果他们坚持尊崇主流的价值观,他们已经或迟早都会受到来自主流价值观的打击和侮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自己先对自己嘲讽一番,将自己矮化,这样,或许可以逃过主流价值观的打击,或者相比起来,受到的伤害更轻一些。
屌丝心态是一种具有防御作用的社会心理,所以,当我在与朋友聊天时,总是会非常固执地坚持,不要从侮辱地这个角度来使用屌丝一词,虽然它已经大量地被这样使用,并且按照屌丝群体的思维逻辑,这并不构成侮辱。可以将屌丝一词所在的思想体系视作一种亚文化,那么它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社会状况,它让主流价值观的惩戒,即不赋予尊严,甚至是侮辱这样一种力量扑空,或打在海绵上。
这里的荒诞之处可以如此描述,我们很容易承认,屌丝群体的社会弱势地位并非主要是他们的责任,而是社会分配权力、财富等资源的制度存在不公。那么按照正常的思维理解,屌丝群体应该感到愤怒,发出自己的声音,争权更加公平的社会权利,但是他们并没有,或者曾经有过,但放弃了。为何如此,答案仍然很简单,因为这办不到,非常办不到。
于是,面对自身的现实处境,人总要有一个态度,愤怒无用,便只好嬉笑自嘲以解忧。如果那些底层劳工牺牲尊严是为了获得身体的生存,那么屌丝群体牺牲尊严,则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生存。
在那些社会阶层固化,并且纠错机制失灵的国家,这种社会心理现象或许同样存在,但屌丝群体不需向外也可以寻得自己的近亲或知音,古时所谓草民。
三,地命海心
这是网络的又一文化创造,当我说文化创造时,并没有嘲讽的意味着,以往诗人或者哲学家承担着命名时代的职责,但如今,从网络上产生的许多词汇可以看出,它至少分担了这一使命。
只有吃地沟油的命,却操着中南海的心,这又可以分两种人,一种人比较关心国内问题,如果政治体制改革,分配不公,遏制腐败,以及各类民生问题;一种人比较关系国际问题,比如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南海问题,大陆与台湾关系等。当然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不高。
当地命海心是指后一种人就显出了荒诞感。他们带有强烈地民族主义情绪,地命海心与鸵鸟心态其实一体两面的,如果鸵鸟心态产生于“国家即我”这样的极端集体主义心理,那么地命海心则源于此极端心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我即国家”。国家即我导致个体逃避坏消息,我即国家导致个体渴望国家的胜利,国家的胜利即我的胜利。
在道理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都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对于现代国家来说,民族主义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支撑了国家的建构,民族主义无疑是重要的。但将这种情感极端化之后,就会导致一种荒诞的后果,当这个东西变得无比重要,他们就会遮蔽许多东西,比如不是首先考虑改善自己的社会处境或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而是将精力都用在了忧心国际问题上,这些问题很难直接跟他们的切身利益扯上关系。
四,阿q精神2.0
阿q是鲁迅先生塑造一个经典形象,鲜明地象征了当时一部分中国人的国民性。阿q的法宝被称为精神胜利法,因为自己无论在权势还是力量上败于别人,都会无可避免地遭受到打击和侮辱。于是在身体受伤之后,为了保护心理,阿q选择以逞口舌之快的方式安慰自己,明明自己被打得非常惨,却自我安慰说,是儿子打爸爸,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心理安慰。这是阿q精神的1.0版。
可能鲁迅先生很难想到,阿q精神竟然会进化,发展成出2.0版,近来帝吧网络出征这个事情正鲜明地体现着这种社会心理现象。两者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不同,相同的地方是指,两者都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只是逞口舌之快,只是在言语上战胜对手就可以了;不同的地方是,阿q的精神胜利大法师使用在直接侮辱或伤害他的人身上,而2.0版的阿q精神则是使用在想象中的对手身上。
网友们用大陆的美食,美景,余光中的诗歌对台湾人进行感召或感化,情绪激动者甚至会采取辱骂的方式,品德不端者所辱骂的内容则不堪入耳。无论是感召,感化还是辱骂,其背后所预设的心理逻辑却是一贯的,可以用表情包里的这句话进行一个直观的概括,所谓“怎么跟你大陆爸爸说话呢”。中国大陆的网民是以家庭父权的认知模式看待两岸关系,并通过表情包的方式,或是感召或是辱骂,将这种家庭父权进行某种实现。
然而,这一切充满了荒谬与滑稽,因为大陆网友的感召和辱骂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美食,美景,一两首诗不可能正真塑造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归属感。然而,荒谬的是,他们竟然认为自己胜利了,更加荒谬的是,某些极具权威的媒体也认为他们胜利了。这种世态,让人虽然身处现实世界,却有着超现实的体验。
五,指鹿为马
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但是很多年以来我无法理解这个成语里讲的故事,甚至曾经倾向于认为,赵高所指的鹿确实是一种罕见品种的马,指鹿为马仅仅事关见识。直到后来,年纪稍长后,才能理解其中的意蕴,如果将这个古老的故事看作一种寓言,那么它寓示的含义是,权力的专横具有颠倒黑白、混淆真假的神奇力量,并且这种颠倒和混淆在人们的意识里表现为真实,也就是说,颠倒和混淆后的现象就是真实。
指鹿为马这种荒诞的事情并没有因为帝王专制的瓦解而消失,在现代社会,它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出现,几十年前,共和国的政治运动中各种扣帽子的行为,即是指鹿为马的现代翻版。时间继续往后,那些历史事件中所谓的定性也逃不过此种伎俩。很遗憾,当我将目光投注到当下社会时,这种荒诞行径仍然存在,没有停止的迹象,甚至比以前愈演愈烈,具体实例不胜枚举,不便枚举。
[url=http://www.21ccom.net/html/2016/kanlun_0302/2086_2.html][/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