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临近,为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驰而不息纠“四风”,中央纪委网站6日推出《中秋国庆纠正“四风”监督举报曝光专区》,省纪委也拟于近期召开严防中秋国庆“四风”问题反弹的座谈会,开展新闻宣传报道,掀起中秋国庆期间反“四风”的强大声势。(9月16日《人民网》)
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严三实”活动的自上而下的全面开展, 各级党政机关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四风”问题,大力整治清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从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着手,真抓实干,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党风政纪明显好转。 但近期以来,也有少数领导干部误认为整改 “风声已过 ”,公款 旅游、公款吃喝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呈渐增趋势,这些都是作风问题反弹的表现。作风问题关乎党的事业兴衰。若对作风建设失之于松、软、拖,最终将突破党纪国法的红线,影响执政根基。但不良作风积习甚深,对一些违规行为花招迭出,必须保持高压态势,出重手增强纪律和制度 “刚性 ”,这样才能彻底遏制 “四风 ”回潮的势头。 中国历来重视节庆,请吃宴喝等都是合符中国的传统习俗“礼尚往来”。有的领导干部觉得过年过节收点节日礼品、购物券,但是,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行为易滋生腐败观念。所以,打好中秋国庆防腐“预防针”,能有效的将这种潜在的腐败扼制在萌芽中。领导干部要更新观念,拒腐防变要根植于心。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尤其应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同建立整治“四风”的长效机制相结合,使“三严三实”成为党员干部修身、为政、成事的先决思维条件,形成作风建设内在约束力。 其次,增强作风建设的制度“刚性”,就要完善相关制度约束。如公款大吃大喝,说明公共财政开支的管理需要精细化,并及时堵住公务报销的漏洞;有人顶风作案,说明落实监督、责任追究等制度设计仍有待完善。要加大问责力度,对“四风”问题禁而不绝的,不仅追究主体责任,还要追究监督责任;要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对苗头性作风问题抓早抓小;要畅通群众举报渠道,通过各方努力,让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守规守纪。 各级纪检部门要抓住中秋国庆这一契机,将党风廉政建设抓常、抓细、抓实,对于作风问题的各项整改任务,绝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绝不允许“四风”问题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