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14|评论: 0

两岸专家学者追忆抗战历史 共话文化抗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5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丘智贤以《发扬抗战文化,两岸携手共进》为题发言。 (宜宾新闻网 李清凌 摄)

宜宾新闻网9月24日讯(记者 李清凌 旦凯)9月23日,“李庄抗战文化与文化人的抗战”论坛在宜宾举行。此次论坛是“同根同源两岸情·文化抗战李庄行”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两岸同胞齐聚一堂,10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记者整理了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台湾抗战史料研究知名专家、陆军军官学校史政顾问丘智贤:艰苦岁月里,点滴累积成的抗战文化,是所有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民众,共享共拥的珍贵资产,应为我们珍惜呵护,传之久远。发扬抗战文化,两岸携手共进,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和平不是无代价的,吾人当以前人一般,甚至更胜前人的决心和毅力,为所当为,才能维护得之不易的和平硕果。  

2.jpg

嵇亚林以《追寻历史足迹 弘扬李庄精神——中央博物院坚持文化抗战的实践及其影响》为题发言。 (宜宾新闻网 李清凌 摄)

南京博物馆党委书记嵇亚林:南京博物院自1933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成立至今,已整整走过了82个春秋。抚今追昔,我们忘不了曾经创建中央博物院的仁人志士,忘不了为保护文化传承,大批专家学者的爱国壮举,忘不了李庄的父老乡亲热情、开放、包容的民族情怀。抗日战争时期聚集在李庄的前辈们,胸怀天下,关心大局,以特有的方式坚持文化抗战。李庄在家国处于最危险的时刻,为民族文化传承作出伟大贡献,意义重大深远。

3.jpg

江鸿波以《同济李庄读书报国,文化抗战精神长存》为题发言。(宜宾新闻网 李清凌 摄)

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江鸿波:同济大学以及其他文教机构在李庄的抗战史,是一部同舟共济的历史,体现了知识分子共度时艰、延续文脉、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必胜信念。李庄时期知识分子的抗战史,是一部科教报国的历史,展现了知识分子坚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读书报国、科教兴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李庄时期的文化抗战史,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历史,展示了知识分子挺立潮流、济人济世、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  


一代知识分子用他们的柔弱之躯挑起了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的使命。他们用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抗争历程,警示今天的我们要继续弘扬文化抗战精神,要继续为中华之崛起、社会文明进步、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4.jpg
李在中以《中央博物馆在李庄的灿烂岁月》为题发言。 (宜宾新闻网 李清凌 摄)
    美国摩根大通银行高级网络电脑工程师、抗战文化研究者、东巴文化之父李霖灿之子李在中:自1940年12月底由昆明迁抵李庄,到1946年10月离开,中央博物院在李庄度过了5年又10个月的时间。中央博物院在李庄时期的主要成就包括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有形文化遗址调查、辅助公众教育等。在物质条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中央博物院仍然能有灿烂的具体成果,这是因为中央博物院在研究工作中落实科学精神,在知识学问上鼓励参与互动,在业务上重视国际视野。就是这种人人努力向学,个个无私奉献的抗战精神,让中央博物院在李庄留下了它辉煌的一章。

5.jpg
孙艳以《重构“文化中国”语境下的“中国李庄”》为题发言。(宜宾新闻网 李清凌 摄)





成都市社科院副研究员、博士孙艳:托庇于“中国李庄”,战时“文化中国”的形象经由避居李庄的学者、学生及其成果得到鲜明而具象的展示。同时,通过战时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重兴,不仅培育了当代民众的文化素养、促成了从千年山乡到“中国李庄”的蜕变,更为民族复兴和国家重建打下了人才储备的基石,从而极大提升了中国“文化抗战”的士气,诠释了全民抗战的内涵,增强了“文化中国”的自觉与自信。

(编辑 杨晓川 责任编辑 王晓翔)转载宜宾新闻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