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54|评论: 0

广元剑阁着力“六举措”做实民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剑阁县始终把改革创新贯穿“三农”工作全领域全过程,保持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定力,坚持以“生态剑阁·有机农业”为做优农业的总方向。全县“三农”工作基本思路是“一增二建四突破”。一增: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二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四突破:在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建设全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上求突破,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上求突破,在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活力上求突破,在扶贫攻坚上求突破,引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一、着力全产业链建设,壮大畜禽、林果、优质粮油、蔬菜、烤烟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按照农业产业发展总体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区划布局,完善产业发展布局挂图,做到挂图作业。坚持全县一盘棋,分步实施,梯次推进,长抓不懈,逐步建成一批特色产业突出、区域布局合理、产品品质优良、产业效益显著、连片规模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着力优化产业品种和品质结构,着力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龙头、塑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提高剑阁优势产业的规模和产品品牌市场影响力。重点建设好烤烟、剑门关土鸡、生猪、林产品、核桃、优质大米、高芥酸油菜、海椒八大全产业链,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稳定烤烟种植。国家给全省增加1千担的计划全部给了剑阁,面积落实是基础,种植创新是重点,技术培训是关键,提质增效是核心,烟农增收是目的,要强化烤烟对全县农业标准化、现代化的引领示范作用,继续实施烟机配套,继续增强烟基设施改造,继续执行烟叶生产现行政策,确保任务的全面完成。稳定剑门关土鸡产业发展,实行以销定产、订单养殖,进一步拓展市场销售渠道。特别是要利用好一年一度的中国西部博览会、农业博览会大平台,将剑门关土鸡打造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国家名优农产品。大力发展林果产业,重点抓好44万株核桃补植和1万亩新栽任务的落实。要在无公害、绿色、有机及原产地地理标识农产品即“三品一标”创建上取得突破,为早日建成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一要按照“管细、管好、管实”的要求,相关县级职能部门负责,与重点产业专业乡镇共同研究,制定出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二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2015年,高标准建设姚家现代农业园区,启动建设盐店五指山有机农业园区,巩固提升抄手、化林等11个已建园区,要努力争创省级示范园区。三要做强做大产业化经营带动主体。各乡镇和农口系统要深入实施“大项目促大发展”战略,走出去招大项目、引大资金、争大支持、学好经验。全县遴选一批有实力、有潜力、有胆识的产业发展及精深加工企业,给予政策、资金、融资等方面支持,尽快成长为领军龙头企业。积极推动涉农中小型企业联合、融合、整合,组建企业集团和产业发展联盟。培育产值规模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家,新培育重点龙头企业省级1家、市级2家。新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0个、家庭农场50个。四要整合提升全县农产品品牌。以“三品一标”品牌创建为重点,坚持“县上统筹、部门牵建、企业主体”和“两品(品种、品牌)一标(标准)一龙头(领导军龙头企业)”工作推进机制,大力加强品牌整合,形成一个产业、一套标准、一个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着力增收减贫,推动合力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坚持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联动互促,扶贫开发与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结合起来,推动实施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在更深层次,以更大力度推进扶贫攻坚。严格“市上统筹、县抓落实”责任制,完善“工作到村、扶持到户”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基础设施、优势产业、生态建设、新村建设、能力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微型金融服务“七大扶贫攻坚行动”。在继续推进整村、连片扶贫的同时,按照精准扶贫要求,着力推进个性化扶贫,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的专用性和实效性。一要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全面完成重点地域、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可行性计划和实施方案。完善识别机制,准确掌握基本现状,靶向引导到重点地域、贫困农户。强化精准扶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别明确致富目标、脱贫项目、具体措施和帮扶责任,严格做到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建成验收、合格销号。二要用好用活扶贫专项资金。确定发展项目、增收产业,确保资金到户、专项用于产业发展。三要改进脱贫能力培训方式。培训项目资金集中整合,发挥集中效应;培训力量下沉到田间地头、贫困户家里,走分类化、小型化现场培训路子。四要加大对各乡镇增收减贫、扶贫投入等方面的考核力度。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改进考核方式,优化指标设置,加强动态监测,严格目标考核。建立健全贫困村考核、约束、退出等机制。
三、着力基础设施,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是“三农”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农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解决农民最现实、最直接利益问题的关键;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夯实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做好了这项工作,就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的繁荣,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着力巩固和深化、拓展我县“双百工程”幸福美丽新村、园区发展成果,在建设规模上实现由“户办工程”向“园区集中”升级,在建设内容上由“兴水建田”向“功能配套”跃升,在建设定位上实现由“促进增产”向“服务新村”拓展,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好小农水重点县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任务,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加强污染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围绕适度规模经营改造提升基本农田,切实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 1万亩。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硬化通村、通组公路500公里。深入推进农村广播电视、通信等村村通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总体要求,继续实施好省级新农村示范县项目,全面推进60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建设新农村综合体1个,新建、改造、保护160 个新村聚居点。
四、着力环境整治,加快农村土坯房改造。大力整合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加快推进农村土坯房和农村危房改造攻坚行动。旧村落的改造要坚持“建改保”三管齐下,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和应建必建、应改必改、应保必保。凡是新建农房一律要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避免原拆原建和乱修乱建等做法。新建要突出抓好聚居点的建设,聚居点要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的要求,高标准规划,个性化设计,综合配套公共设施。2015年改造农村土坯房1000户以上,改造农村危房 3000户。剑南线的面貌要得到彻底整治。国道108线普安到梓潼县路段和剑盐线沿线也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变。
继续加强以户用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2015年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2700口,完工大型养殖场沼气工程2处,农村居民点集中供供气工程3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10个,新建农村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点57个。要狠抓质量进度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施工管理“一严四统一”、质量管理“七包干”、网点建设“六个一”、服务管理“六个有”等硬性规定。
五、着力分类推进,推动深化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抓住确权、流转、产权市场和配套改革等关键环节,大胆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对方向明确、认识一致、条件成熟、已有实践经验的改革事项要加快推进;对目标明确、取得共识、还没有实践经验或条件局限的改革事项要先行试点;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顶层设计或法律授权的改革事项要深入研究。一要切实抓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县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变资源,资源变资本,在农民财产性收入方面有所突破,深入推进农村全面改革。二要加快建立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集聚农业、林业经营权交易中心资源,抓紧建成农村产权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并投入运转。抓紧制定规范流程、交易规则和各类产权指导性基准价格。建立农村产权纠纷仲裁机构,加强农村产权纠纷调解制度建设。鼓励发展产权中介服务组织。三要积极推进用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形成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四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着力构建以家庭农场为主,以农民合作社+产业领军人+社会化服务超市为依托的“1+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制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种养业、农户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合作经济的政策措施。大力创办特色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建立适应山区特点的不同生产领域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开展登记工作。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承包主体领办人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力度。鼓励和引导城镇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农业科技园区、新型农(林、牧、渔)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生力量。
六、着力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完善十大救助机制,不断增加硬件投入,力争建成乡村两级社会救助网络平台,让救助平台全面前移,进一步简化手续,优化服务措施,使救助网络将困难群体全部纳入救助站点范围,做到不空户、不漏户、不缺户,真正覆盖全县所有困难群众。加大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继续推进特困群众安居房建设,年内再完成100户安居房建设任务。切实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救灾预警、应急响应、灾害评估等工作机制,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冬春救助等工作,确保灾害发生后12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初步救助。
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按照中央支持保大宗、保成本,地方支持保特色、保产量,有条件的保价格、保收入的原则,鼓励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愿参保,支持保险机构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通过采取“基本保险+补充保险”的方式,积极发展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农副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森林保险,以及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健全保险经营机构与灾害预报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机制。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