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节 煤老板在购买槽子里用的厢木、丫花(儿)、劈材之前,要先在槽子外面的空地上搭个较宽的棚子。以前盖棚子可能用草或木皮,塑料彩布出现后,搭棚子的事情就简单了。把地面平整一下,用大号圆丝将木棒扎成棚子架子,买来塑料彩布搭上就成了。 搭好棚子后,一般要请个老年人看棚。 看棚的人有三大任务: 一是防盗,看护煤窑的厢木、煤炭等财产。 二是照管火塘烧水。这煤窑棚里的火塘远比私家火塘大的多。那是直径约1.5米的大火堆。槽子里出来的大荒块、泥煤,都能靠在一起燃烧,火堆要保持长年不熄。用那种钢皮的半截汽油桶放在火堆边,从山间引来泉水盛在里面加热。进槽子的工人下班后,就在棚里舀上热水洗澡,也很方便。当然,洗澡间象征性的用木板遮挡一下,平时到棚里来的女人很少,大家差不多就是赤身裸体的一起冲澡。山里的泉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热水“敞开”用。同时用大铁锅给上班的工人烧茶水。 第三是给电瓶充电。我们大家从电影中看见煤矿工人头上的矿灯,可能不知它是怎么点亮的。每个灯都用一米多长的绝缘导线和电瓶相连,由电瓶供电。这个电瓶是宽约20公分、长约三十公分、厚约5公分的塑料盒,里面是酸液和电池板,约有五斤重。使用时将电瓶系在后腰上,每用一次,就需要再充电。 煤老板除了出外采购槽子里用的物资,平时在煤窑的工作主要是记产量。槽子里没有出煤之前,按掘进槽子的长度计算工资。那时似乎是100元一米的价格付工人工资。比如,一个班四个人,一天掘进2米,则老板付工人200元的工资,每人可挣50元。由于岩层疏松不一,每班的进度都不同,实际上每人每天上班挣的工资都不一样。一般是每班的组长记工,月底老板付给组长总工资,由组长根据上班的人数和每班每天的具体所获,分配工资。个人当月挣了多少钱,自己心中有数的。 开始出煤后,就按产量计算工资了。一般是每出一拖煤,记5元。比如,四人上班,如果出了40拖煤,就是200元工资,平均每人50元。进槽子的同班工人的工资都是平均算的,没有差距。这样倒能有利于大家齐心合力多出煤。 在槽子外面,轨道一直铺到架在一处坡道上方的木架上,这样,卸下的煤就掉在下面的一个土台上。土台外面就是临时的运输便道。车辆倒退到土台前,两个负责装车的人用方撬将煤装上车。另外安排一人梳荒,因这件事情轻松,一般安排老板的女性亲戚来做。 梳荒是把煤里面较大的荒块清除出来。余下的泥土、小石子、小荒块,皆被运走卖钱。而梳出来的荒块也有人买,砖厂按一车20元的价额,买回去,粉碎之后加在粘土里做砖,能增加砖的硬度,同时能节约燃料。也就是说,凡是从槽子里运出来的东西,都能变成钱。 附近没有到煤窑上班的山民,就上山砍厢木或丫花,卖给煤窑,一天也能挣几十元。一个小煤窑,能带动附近的相关产业,增加附近山民的收入。当然,老板的收入更多。 有时老板出去要账不能及时返回,老板的儿子便到煤窑上记产量。每出来一拖煤,就在本子上画“正”字的一笔做记录。山里的冬天很冷,小老板怕冷,卷缩在棚里烤火。听到外面大拖出槽子的响声就记一下,也懒得出去看。几个上班的年轻人于是就吃老板的“欺头”(占便宜)。将空拖推进槽子,并不装煤,估摸着时间,出来,假装倒煤,还提醒小老板记上。月底,这个班每人比其他班工人的工资多了好几百元。大家有点奇怪,老板更奇怪。 后来这件事传出来了,那些工人私下里说,就要故意抽小老板的“底火”,不然这个“剥削阶级”不知道钱是咋来的。但工资已发,究竟吃了多少“欺头”也无从统计。老板也不好意思叫大家退钱,吃了个哑巴亏。 其实,老板的利润就在工人的一念之中。比如,在槽子里用厢木安厢,工人可以故意把它砍成用不上的长度,浪费材料。如果被发现,工人可以说是看走眼了,老板也不好多说什么。有时已经打到两三米厚的煤层了,但因不满老板平时“抠门”,工人赶紧安厢,用丫花和荒块将煤层遮掩起来,继续往前打硬岩,让老板冤枉出钱空打进度。 因此,聪明的老板都非常尊重工人,平时说话也和气。俗云,和气生财就是这个道理吧? 然而,有些和气的老板却并没有“生”到财,这是为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