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99|评论: 0

[生活资讯] 备考需要多大“心劲儿“ 把焦躁不安变成动力怎么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5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即将来临,考生及家长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而影响考试成绩。

  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考出最好成绩。那么,如何调试自己的心理,将焦躁不安的情绪转化为一种动力?有几个注意事项千万别忽视:

  千万别指望“超常发挥”

  考生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超常发挥”,考出比平时好得多的成绩。这样的期望,基本是会落空的。

  平时不会做的题目,考试的时候突然会做了,这样的“超常发挥”怎么可能?考试时,一般不会有奇迹出现。如果有奇迹出现的话,往往不是“成绩出奇的好”,而是“奇迹般的差”,连平时的成绩都没能考出来。

  建议:在内心设立一个合情合理的考试成绩目标,即“常态发挥”!只要能把自己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千万别“心劲儿”过大

  人的大脑很神奇,但也是肉长的,使用过度会受损。如同跑百米的时候,刚开始发力时速度提高很快;当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我们内心还想更快一些,可总感觉腿发飘,没有力气了。这时,如果想着更加使劲,就会脚步猛然一顿,肌肉拉伤,速度突然慢下来了,跑不动了。

  考试前,要学会科学用脑,不可过度,否则会造成大脑的过度消耗甚至是损伤。还是用学生们喜欢的体育比如跑步来说。锻炼初始阶段,如果你很努力,成绩会明显上升。但是,如果进一步努力,成绩就可能平平而没有上升,这就意味着已经进入了平台期,效益成本比正在下降;如果你不甘心,更加努力,但成绩没有上升反而可能下降,这就意味着你“用力过头”了,就像是“肌肉拉伤”。学习也是如此,“心劲儿”过大也影响考试成绩。考前复习时,用多大力气比较好呢?

  建议:一般说,如果总共有10分力气,每天只要用到8分力气左右就已经是很好的状态了。好的心理状态的感觉是:轻松、自由、自主,感到心灵“富有弹性”,对于学习保持着兴趣、乐趣和信心。“心劲儿”用力过大,往往会造成焦虑、恐惧、失眠、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思维逻辑不清、记忆力下降、头昏脑涨、头脑不清、全身乏力、学习厌倦等。如果有上述的“症状”,就应该注意提醒自己“减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给心理减压。

  千万别太在乎模拟考试

  如何对待模拟考试的成绩与排名?高考、中考前,考生们会做很多模拟题,并被排名。有很多考生,看到猛然考出一次好成绩就沾沾自喜;而下次考得差了,名次落后了,又会感到特别挫败和难过,造成不必要的情绪紧张、波动。

  其实,每次模拟考试的试卷题目,都有抽样的随机性,或者叫“考试题的抽样随机误差”,即如果赶上哪份考卷里有几个你所熟悉的题目,你就能考得成绩高一些;如果赶上这份试卷是别人熟悉的,你自己不太熟悉,你的成绩和排名就会比其他同学差一些。这些都是正常的波动。每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只供参考,没有太大的意义。那么,如何看待自己考前的模拟考试成绩呢?

  建议:把最近三次的模拟考试成绩和名次求平均值,才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而且,三次的模拟成绩越接近、越稳定,就越好;如果三次的模拟考试成绩相差很大,忽高忽低,就说明你容易在考试中发挥失常。

  千万记住熬时间“三招”

  考前,如何安排生活与学习?要知道,学校录取的是“成绩”,而不是“强烈的愿望”,更不是每个考生的辛劳程度。

  学习,不是想学多好就能学多好,而是每天实际能学多少算多少。弗洛伊德说,每个人只能学会自己能够学会的东西。你可以问问自己:“我努力了吗?”如果努力了,即使成绩不满意,只能接受现实。你也可以问问自己:“我偷懒了吗?”只要没偷懒,就已经是一个很勤奋的学生啦。

  建议:每天的生活,可以这样安排——三个“稳定”! 1、稳定秩序。每天按照常规起床上学,做作业等;按平时的饮食量进食,按时入睡,不搞突击,保持常规而充足的睡眠(每天7至9小时);尽量减少生活节律的突然变化,因为身体的植物神经和大脑最喜欢“有规律的生活”,杜绝熬夜! 2、稳定情绪。每个人的情绪状态,对于考试成绩的发挥,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因此,考前尽量维持情绪稳定。比如,不以某次模拟考试的成绩论英雄,减少情绪波动;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多些宽容,少闹矛盾。父母之间,闹矛盾吵架的,在孩子考试前,应该暂停一阵子啦!另外,父母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焦虑而不停地打扰考生!因为父母的这种做法,会把自身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父母一定要忍住自己内心的焦虑情绪,树立明确的人际边界! 3、稳定成绩。在保证了稳定生活秩序和稳定情绪的前提下,每天的学习尽量安排得有节奏、有弹性,这样就会起到稳定成绩的作用。以稳定的成绩来迎接考试,最终才能在考试中把自己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当家长和考生掌握了上述考前心理调节的要领之后,剩下的,就是“熬时间”啦。在稳定秩序、稳定情绪、稳定成绩的情况下,让考试日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临,熬到真正考试的那几天!考试,其实很简单:你只要把自己能够做得出来的题目写在试卷上,到点儿,交卷!就这样,一切都“OK”啦!在考试的时候,你会发现:真正的高考或中考,几乎不太像我们当初想象的“真正的考试”,更像是一次“模拟考试”。 考试结束后,你会感慨:“高考、中考,不过如此!”

 延伸阅读

  家长别把紧张情绪传给孩子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孙琳

  五月,高考、中考双双进入了冲刺阶段。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头晕头痛的学生日益增多,甚至还出现了不少焦虑失眠的考生家长。

  别打乱孩子的节奏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闵宝权提示考生家长,考试不仅是孩子学习能力的较量,也在考验家长是否理解孩子、是否知道如何支持孩子。

  闵宝权大夫说,在考前冲刺阶段,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现在的状态。孩子的复习规律有自己的节奏,若是家长硬是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良方妙法”,反而会让孩子感到有压力。信任,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支撑。

  在生活照料方面,有的家长恨不得替孩子把脸都洗了,关怀无微不至。但孩子的基本生活习惯已经形成,在这个阶段心理又非常敏感,如果家长过多调整对孩子的照顾模式,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因为考试太受关注,增加紧张感。

  另外,闵宝权大夫提醒考生家长要提前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无端波及到孩子,别动辄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强调自己为考生的付出。家长放松自己,不把紧张情绪传给孩子,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关注。

  猛吃补品不如正常饮食

  家长们看着孩子挑灯夜战、看书复习太费脑子了,于是买来各种补脑保健品。目前,市面上的补脑保健品有磷脂酰胆碱类、氨基酸、西洋参、复合维生素、EPA、DHA等,其作用有多大?宣武医院营养科主任李缨说,补脑保健品并不能帮助直接提高考试成绩。

  李缨主任介绍,磷脂类是脂肪的一类,是神经细胞的组成物质,对神经鞘的形成和神经传递有一定作用,氨基酸则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孩子只要正常饮食都不需要额外补充。西洋参虽能起到补气养阴的作用,但并不适合青少年长期服用。维生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身体平衡,如果每天都能正常摄入平衡的膳食就不需要额外补充,若是非常挑食则可适量补充。EPA、DHA在神经系统形成的早期,有益于神经组织和神经纤维的发育,是儿童大脑发育期间特别需要的脂肪酸。但对于大脑已经发育完善的中学生,健脑的作用就比较有限了。

  李缨主任提醒,想“补脑、提高智商”不是靠短期补充某种营养物质就能办到的,而是通过饮食、运动以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渐达到的。在备考期间,家长只要把孩子的饮食合理搭配,越接近平时的饮食对考生越好。同时,要避免过量摄入高能量、高蛋白,以免肠胃负担过重,脑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出现困倦和疲劳,影响学习效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