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部分出租车公司发声
本报讯 (记者 邓勇 实习生 吴佳汨) 近段时间,本报报道了我市城区某些出租车不打表、拼客等乱象,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相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并展开了一系列整治行动。昨(13)日,多名出租汽车行业管理者主动联系记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家纷纷表示,整治出租车市场不能只依靠有关部门,公司也应该积极自纠自查,并呼吁行业内能尽快建立起“黑名单”制度。
目前,我市城区共有出租车1775辆,从业人员4600余人,出租车公司15家。但由于其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结构复杂,加上行业矛盾与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每家出租车公司对出租车的管理制度都不一样。对此,市好运通出租汽车公司负责人表示,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对于发现的不打表等行为要严格予以处罚,绝不姑息。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规范出租车司机经营行为,城区一些出租车公司加大了对司机的监督管理,健全出租车司机考核办法,建立司机“黑名单”制度。对此,城区一家已实行该制度的出租车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出租车司机两次不打表,就会被拉入“黑名单”,并将其清除出公司出租车司机队伍。“但是,出租车司机被清除出公司,又会到另一家公司继续开出租车,根本起不到威慑作用。”这位负责人建议,城区出租车行业应统一执行“黑名单”制度,让违规违法出租车司机不能在行业中继续工作,可最大程度杜绝“害群之马”。
市运管处工作人员说,建立出租行业驾驶员“黑名单”制度,在多个城市已实行且收效良好。“‘黑名单’制度有利于相关部门对素质不高的驾驶员进行监督监管,规范从业者素质,尤其是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驾驶员,可以将其清除出出租汽车行业。”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市正在积极落实和建立出租车驾驶员“黑名单”制度并全面推行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促使出租车行业更加规范化经营和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绵阳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