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3日电(记者林晖)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每年这个时候,各地气象部门都会举办宣传科普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观气象科技展馆展厅,了解气象气候相关知识。 22日,中国气象局园区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开放日活动,共有8300余位观众进入园区参观学习。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来到园区的人群以孩子为主,真正来参观学习的成年人并不多。实际上,世界气象日不仅是孩子的科普日,也应该是成年人的科普日。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旨在警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形成的巨大挑战。气候变化不仅是科学家的研究主题,早已和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息息相关。 据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介绍,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3摄氏度,变暖幅度几乎是全球的两倍,高温、干旱、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增强。本世纪以来,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是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 气候变化主要因人类活动引起,因而也需要人类正视现实、共同面对。然而,也有不少人觉得气候变化的危害离自己很遥远,不愿采取任何行动。据英国科学家此前的一项研究显示,那些曾经历过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引发的自然灾害的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更高,在日常生活中也愿意采取节约能源等力所能及的行动。 感同身受的前提是认识和阅历。可见,我们有必要通过各类科普活动,让全社会特别是成年人科学认知气候变化知识,唤醒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的忧患意识,从而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挑战。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各类气象科普活动现场的不仅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还有广大成年人的身影。当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时,地球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