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开始,四川出现大面积担保公司倒闭潮,本地的投资公司或担保公司相继出现挤兑风波和兑付困难问题,目前四川九成以上的投资公司处于停顿,剩下的基本都处于半停滞状态。
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大的经济环境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笔者调查了一些地区的实体公司,发现今年大型的实体企业形势也不是很好,很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所以,民间金融的危机,实际上说明了我们的实体经济出现了结构性的危机。
一位朋友对金融哥说,凡是开店的,都是给房东打工的;凡是做实业的,都是给资金方打工的。
十几年来房地产对社会资金的疯狂吸取,导致房屋销售价格不断攀升,继而导致房租不断攀升,很多实体店现在都干不下去了。实体店一方面是被网店打败的,更重要的是被不断攀升的房租打败的。
房地产对社会资金的吸纳,导致大量实业企业拿不到钱,只好借助于民间金融,不断地推高民间融资的成本,终于达到了企业无法承受的地步。大家都在想,熬一熬就过去了,可是熬了好几年了,民间融资成本不断攀升,总有一天这个链条会断掉。四川的担保业倒闭潮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短短两三个月内,就蔓延到了中西部的大部分省份。这实际上是不断攀升的民间金融成本对实体经济造成绞杀效应的一个外部体现而已。
中国金融体系基本是国家垄断,所以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非常匮乏。大型银行、基金、信托基本和中小微企业无缘,所以除了个别银行和民间金融,中小企业几乎没有太多的选择。
金融哥认为,“在中国的土壤上,对很多人而言,做实业会面对更多的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政策风险,做投资不如投机来得快,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等一代实业家已经成为过去式,不再为现代年轻人所追崇,而是追崇扎克伯格、马云、雷军等互联网暴富的成功人士,加上媒体的不断聚焦放大,很多人仅仅看到了暴富成功的表面,却忽略了背后的失败和付出,这一代人是浮躁的,忘我于推波助澜,却又能自我安慰。但是,请不要忘了,金融本身是不创造利润的,只有实业才创造利润。美国的华尔街,是全世界的实体经济为其提供支撑,没有实体作为支撑的金融,就是海市蜃楼,昙花一现!”
一位行长朋友说:银行是锦上添花的,而投资公司则是趁火打劫的。比较精确地讲出了社会资金的真实状况。经营状况越好,越容易拿到银行贷款。经营状况不好,或者企业规模不足,是很难从银行那里获得支持的。投资公司则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往往看的不是经营状况,而是抵押物是否充足,或者是否有足够的利差空间。
一位东大街的民间借贷负责人说,我不在乎借款企业是否能够还钱,因为我们只做和我们本行业相关的放贷项目,如果对方最后无法还钱,我们就拿他的项目作抵押,我们继续运作,相当于是低价收购资产。出事的这些投资公司,往往是因为利差的诱惑,拆入月息两分,借出往往是四分五分,高额的利差,使得风控机制形同虚设,最后贷款人还不上钱,投资公司就会陷于困顿。
本次民间金融危机波及的范围比较大,从根源上说,是民间融资的成本太高,拖垮了实体经济,最终自己也受到了伤害。以前有房地产可以消化这么高成本的资金,现在房地产也开始放慢脚步甚至开始衰退了,就没有高成本资金消化池了,出现危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从更根本上说,是国家的房地产政策以及大规模的经济刺激,造成了民间金融的泛滥,进而崩盘的结局。
金融哥总结,除了房地产进入深度调整外,还有三个原因:第一,最近几个月的股市疯狂,经济学家说猪都可以飞上天的股市,朋友圈里曾经做实业的老板,开始截图炫耀自己的自选股,猪市对本就不足的社会资本形成了雪上加霜的抽逃效应。第二,美国经济复苏,欧洲推出欧版QE(量化宽松政策),外资加速外流,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贬值,花旗银行刚做了一份研究报告,结论是2015年至少有1万亿美元外逃,什么概念?相当于中国大陆2014年GDP的10%。第三,临近年底,民间借贷月息基本在4分到1角,试问有哪个行业哪家企业能够承受?现在民间借贷的高收益远远超出了企业的负担能力,局中人做局,局外人入局,但最终做成了死局,同归于尽。
这次民间金融危机的的破坏程度,笔者与许多人士进行了交流,普遍认为不亚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亚于2011年河南担保业危机。消化这次危机,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这期间会把泡沫挤掉,有一批投资公司会活过来,同时会有90%的投资公司倒闭。这未必是个坏事,就像大自然的冬天是对生物的一次自然过滤一样,这次危机也会过滤掉一批投机型的公司,这是对他们高进高出,不遵守经济规律,不顾实体经济死活的惩罚。
其实民间金融机构本身是可以做大的,比如重庆的瀚华担保,注册资本30亿,目前已经在香港上市。因为他们实实在在的在考虑借款人的需求,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而不是一味的榨取利润。我想,做民间金融的人,一定要有一种企业家的胸怀和长远的视野。
企业家有两种,一种是双眼只看到钱的,一般做不大,走不远。即使做大了,倒闭的时候也是稀里糊涂的。另一种是想做点事情,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在某个阶段可能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一定能够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加盟,到了一定阶段会获得社会的认同,最终也没少赚钱。
民间金融也一样,其实民间金融本身并不是死局,只是现在的高收益远远超出了企业的负担能力,最终做成了死局。所以,在市场中的人,要想解开这个死局,必须要降低收益预期,切实帮助企业成长,而不是榨取企业最后一滴血。把动辄两分三分的理财收益降到一分左右,把动辄四分五分的借贷利息降到一分五六,把年化理财收益做到12%左右,把年化借贷利息降低到20%以内,这样做实业的企业能够有相当的承受能力,市场才会逐步正常化。因为金融本身是不创造利润的,只有实业才创造利润,无论生产制造还是服务业,广泛上说都是实业,他们在用劳动创造价值,而金融只是通过无形的手把资金调配到创造价值比加大的地方。
鉴于目前中国的金融格局和经济形势,这场危机的化解需要一个过程,2015年上半年几乎无解。比较乐观的估计是,2015年5月中旬以后,会有一部分运营良好的实体企业和投资公司率先走出困境,通过两三个月的时间带动其他公司走出困境,7、8月份市场恐慌情绪会平稳下来,进入改革和常态化发展,同时会有一批公司被清场。
常态以后,希望投资理财的群众不要期望太高的收益,加强风险意识。投资公司也不要用高息诱惑民众,大家共同努力,把民间投融资的成本降低到合理的范围内,切实的帮助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无论投资人、借贷人还是投资公司(中间方),都理性对待,遵照经济规律办事,市场就会逐步好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