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用地紧张,农村发展缺少资金,一直是困扰我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2011年,我州以德昌为试点,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通过城乡建设用地“一增一减”,减掉了利用率不高的农村宅基地,增加了农民可耕种的面积,同时还获得了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由此,破解了城市建设用地紧张、新农村建设资金紧缺这一系列矛盾。更深层的变化是,通过增减挂钩和土地整理,将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结合在一起,群众富了、生活美了、土地肥了、乡村变了……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城乡用地布局调整,城乡统筹发展最终推动农村建设的发展,这是当前国家保障经济发展,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而做出的具有开创性的探索工作。 当前,凉山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此项工作。6月3日,省国土资源厅为德昌县德州镇与小高乡安宁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颁发了验收证书。这是我州获得的第一个增减挂钩项目验收证书,德昌县获得挂钩周转指标191亩。 走在德昌县小高乡安宁村的田间道路上,放眼都是葱油油的丰收景象。集中安置区里,群众安居乐业,欢声笑语。 德昌县小高乡安宁村,位于县城东南方2公里,108国道、京昆高速公路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全村辖4个社650户2016人,现有耕地4291.97亩。 2010年,安宁村还是个安宁河畔一个极其普通的村落,房屋破旧,零星、分散,宅基地面积大但利用率不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这不仅浪费土地、影响环境卫生,更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短短几年,安宁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撬动这一变化的杠杆正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2012年,州国土资源局携德昌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为依托,“按照政府投资,农民受益”的思路,整合各部门资金1.56亿元,经过1年半的努力,拆除宅基地255.56亩,建成别墅式农家新居348套,集中安置1392人,同步实施土地整理4291.97亩。实现了居住集中化、农业工场化、基础便利化、服务完善化、环境优美化,成为全州第一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带动型典范新村、第一个整村推进的新农村、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变,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 如今,提起该项目,人们都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一举多得: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动发展了一批新兴现代化产业,促使形成了发展新观念。 在谋划试点工作中高起点定位。作为全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县,德昌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不仅可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而且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平台,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开解了新途径,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新支撑。为此,德昌县把增减挂钩摆在突出位置,确立了“县委政府主导,乡政府主体,国土部门搭台,相关单位参与”的增减挂钩工作格局,组建了项目指挥部,并将该村纳入了省级新农村示范片。 在扎实推进试点工作中高标准设计。一是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在项目实施前,组织了村社干部和社员代表到成都双流进行实地学习,设计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规划设计。同时,以“潜力大、基础好、条件优、热情高、可操作”为确定试点项目区的条件,努力使试点工作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二是精心设计,阳光拆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安置,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到阳光拆迁,合理补偿,征求意见,张榜公示。 在试点项目实施中高水平建设。一是规范建章立制。抽调专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建设定期上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督办问责制度、公示公告制度,形成系统完善的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制度体系,使挂钩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安置点建设结合村庄总局规划,统一规划选址、统一配套设施、统一户型设计、农户分户自建,园林绿化布局合理,使村民的居住环境城市化。三是县委、县政府为了大力推动该项工作,将县农办、农科、水务等部门的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到项目区。在拆旧区内,优先配套土地整理项目和农田水利涉农项目。在建新区内,优先配套沼气、饮水、电话、网络、有线电视以及农网改造等项目。安置区内新建设施配套齐备的活动室三个,修建的综合服务活动中心,实行集中服务和管理,为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多层次服务。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效地释放增减挂钩政策红利,德昌县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地小块变大块,零星变集中,建成大片“田成方、渠相连、沟配套、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农田。安宁村的村民们告别了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在此基础上项目区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发展大棚蔬菜、优质草莓、五星枇杷等特色产业,大幅增加农民收入;与土地有序流转相结合,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生产模式,种植大户户平承包50亩以上,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 目前,德昌“小高模式”正在凉山州逐步推行。全州共争取省国土资源厅立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0个,批准挂钩周转指标5362亩,涉及西昌、会理、德昌、昭觉、甘洛五县市。土地增减挂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为凉山城镇化进程提供强大的发展引擎。(记者 李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