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妈妈华秀珍的女儿打狂犬病疫苗后出现记忆力下降、24小时耳鸣等症状,至今已卧床近2年,为二级残疾。因当地疾控两次作出非疫苗不良反应的鉴定,华妈妈无法获得赔偿,申请信息公开和行政复议也被拒绝,华妈妈遂诉至法院。
>>回放:疾控打疫苗、疾控鉴定
关于华妈妈、疾控中心和卫计委之间的故事,小编给你总结一下,你就明白了:
女儿在疾控中心下属单位注射疫苗→出现症状→疾控中心鉴定非不良反应→因鉴定过程被拒绝全程参加,华妈妈质疑结果,申请信息公开,被忽视→向疾控中心上级部门卫计委申请行政复议,被不予受理→起诉。
>>关键:谁鉴定?为何必须鉴定?
据相关规定,疑似疫苗异常反应受害者的初步鉴定由疾控中心进行,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进行鉴定。若鉴定为真,类似狂犬病这样的二类疫苗,由生产企业进行赔偿。
●一审判决:上海市卫计委败诉
法院判决撤销了卫计委作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要求必须进行处理。
>>法官普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应公开相关信息。上海疾控中心是这样的组织,公民对其行政行为不服,有权向上海卫计委申请行政复议。
●追问: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谁来兜底?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曾透露,疫苗不良反应概率约在百万分之一到二之间。因各种原因,这部分受害者面临得不到承认和后遗症治疗等巨大困难。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沈志强曾在两会期间建议,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纳入医保,改由第三方机构鉴定,并按全国统一标准赔付。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