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
是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的内源物质,因为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且调节糖的代谢而得名。
最近有条新闻说,广东食药监局抽样检验了137款面膜后发现:有33个样品含有糖皮质激素。
在一些转载的新闻里,糖皮质激素更是被描述为“皮肤鸦片”,据说许多使用者因此患上“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肤变得又红又痒,状态很糟糕。
事实上,对于“激素”二字的警惕性,大家还是有的。基本上听到这个词就会觉得有事不妙。然而,要是进一步问:激素究竟是什么?对人体有哪些作用和副作用?可能没几个人能说清楚。
什么是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的内源物质,因为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且调节糖的代谢而得名。 但是这些调节作用并不是激素作用的关键。
糖皮质激素在较大剂量下,有很强大的抗炎作用,能保护机体不受炎症反应的侵害,同时还能够抑制免疫反应、抗休克。因此,它被用来治疗多种炎症、自身免疫病等疾病。
市面上的糖皮质激素药物,都是内源激素的改良版,特点各不相同,但都拥有同样强大的抗炎能力。此类物质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地塞米松、泼尼松、醋酸可的松、倍他米松、氟轻松、强的龙松、氯倍他索丙酸酯等。
大部分药物名称都带了个“松”字,这是从英文词尾“sone”音译过来的,而“索”是从“sol”音译过来的,ol表示醇的意思。
在很多皮肤科药物里,都可以发现激素的身影,例如皮炎平(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皮康王(复方酮康唑,含酮康唑和氯倍他索丙酸酯)、尤卓尔(丁酸氢化可的松)等。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少人盲目地把药膏类产品都认为含有激素,显然是不对的。
抑制免疫是一把“双刃剑”
炎症反应是正常机体防御的机制之一,但过度的炎症反应却有害,所以有时候需要控制炎症反应或抑制免疫反应,这时激素可发挥作用,例如红斑狼疮、哮喘、许多原因不明而无特异性疗法的炎症性疾病等。
应对这些症状,激素类药物往往是非常有效的,作用也相当广泛,即使在其他药物都束手无策的时候,它们仍可能有不错的疗效。
正因如此,医生会用它们来治疗许多危重病症和“疑难杂症”。比如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认错了对象而对自身器官进行破坏,而糖皮质激素可以很好地抑制这种异常的免疫反应,价格又相对低廉,因此往往是这类疾病的首选药物。
又比如哮喘,是由于支气管的炎症造成的,但这种炎症不是感染造成的,很难消除,这种情况糖皮质激素也可以发挥很好的抗炎作用,显著减少哮喘的发作。
但是,为了发挥抗炎作用,一般会使用较大量的激素,这些外来的激素无疑会干扰体内的代谢过程。
代谢的紊乱可以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副作用,比如脂肪堆积在脸和腹部、皮肤变薄、骨质疏松、高血糖、高血脂、影响生长发育等等。它也可以损伤消化道,造成溃疡和出血。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对神经系统有影响。
最要命的一点是:它抑制了免疫反应,不仅使感染容易发生,在感染发生之后还掩盖感染的症状,造成危险的假象——如果机体不能有正常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就意味着更容易受外界微生物和其它致病因素的侵害。
对激素的依赖,比上瘾更可怕
说回到开头的“激素面膜”,你应该就更容易理解这种面膜的“诱惑”与危害了。
诱惑自然是激素强大的抗炎功效。
不少人的皮肤属于容易敏感的类型,长痘痘和发痒发红是常见问题。这种时候,如果不是特别严重,一般都会寄希望于那些有着“神奇功效”的护肤品。
针对这种需求,有些厂家就会铤而走险,往里面加激素。短期内,确实会取得“神奇”的效果。
但是一旦长期外用激素,就会对皮肤产生各种危害,其中最常见的后果,就是激素依赖性皮炎。
这里所说的“依赖”,并不是指像抽烟那样的上瘾。而是指这种情况:当身体接受了额外的激素后,整体的激素水平就上升了,调节中枢发现这种情况,就会自动减少体内自身激素的分泌以维持平衡。
长此以往,机体就习惯了这种“分泌很少的激素也可以”的状态,就会出现体内激素水平过低的情况,就好像对药物产生了依赖一样。
在皮肤方面,激素依赖的表现有:1、蛋白质合成减少,皮肤萎缩;2、皮肤屏障受损,皮肤变得敏感脆弱;3、免疫细胞减少或活性被抑制,不能正常识别和清除有害微生物,造成更加高发的感染和炎症;4、可能导致面部皮肤产生黑斑、萎缩变薄等问题。
更危险的是,这些激素进入皮肤后,是可以缓慢作用到全身的,长期使用的话,还会导致骨质疏松和上文提到的代谢紊乱等问题。
凭自己,是测不出激素的
说到这里,自然就该进入“怎么应对”的环节了。然而,大周末君却要遗憾地告诉大家:凭你自己,想方便地测出你用的面膜里有没有激素,是办不到的。
因为激素的种类非常复杂,且每一种都有不同的专业测试方法,国家目前的标准规定了41种激素的测试方法,但并不能涵盖全部的以及正在生产的更多激素。市面上有一些测试激素的简易试剂盒,但是否有用,还需要验证。
从广东省的抽检情况推测,目前市场上添加了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一定比药监局公布的要多得多。所以话说回来,避免违禁添加激素护肤品的损害,主要还是要靠自己——不是靠测试,而是靠预防来尽量避免。
首先是理性消费,不去购买朋友圈里来路不明的化妆品,尽量选择有信誉的知名大品牌。
其次,如果你是敏感性皮肤,或者爱长痘的炎症皮肤,如果使用某个护肤品短短几天就有明显效果,马上停几天,如果这几天里皮肤又不舒服了,然后再用一次又感觉变好,那么就别再用了,及时去看皮肤科医生吧。
最后,小编查了一下那批抽检中被测出含有激素的面膜,发现了一个与专业知识无关的有趣特点:这些面膜的名字,都起得超级复杂、装腔作势。
喏,你看嘛——仙人掌精油、松茸蜗牛淸敏蚕丝、银杏雪颜补水、玫瑰保湿莹润、荷花活氧紧致、水晶蚕翼臻白、瓷感透白智能美颜、蛇毒修复紧致、嫩白萃取蜗牛粘液……
这还不算这些名字前面的品牌名和后缀“面膜”二字,全部加上的话,一口气简直都读不下来,呵呵。
很多事情的本质,道理都很相似:越是噱头十足、花里胡哨的东西,越有可能是绣花枕头甚至骗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