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燥引起津气亏损,累及肺、胃、肾等脏器功能,容易诱发或加重口疮、便秘等症。为了帮助大家养阴润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不用吃药也能降燥养生方法。
多喝白开水。喝水能加快新陈代谢,冷却体内燥热,缓解烦躁的情绪,建议每日至少饮水1200毫升。
长揉肚子。面对内燥引起的便秘,可尝试轻揉肚子,增加胃肠蠕动,通便。方法是:单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向外画圈,坚持五分钟以上,直到腹部微微发热。晨起喝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适量运动。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可排解烦闷,浇灭心火,增强体质。但要注意两点:早上锻炼最好等到太阳出来后;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
按摩降燥穴。常按三个穴位有降燥功效:1、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2、涌泉穴,位于脚掌前部1/3,脚缘两侧连线处;3、合谷穴,即虎口。按揉时间不易太长,也不宜用力过猛,以5至10分钟赶到微微酸胀为宜。
喝点麦芦代茶饮。将鲜芦根30克(或干品15克)、麦冬15克切碎,加水煎服,1日3次。也可直接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后代茶饮。还可适量加薄荷、白糖,做成冷饮料饮用。
山药百合也润燥。将生的铁棍山药(用量30公分)去皮切成碎丁,另取30克大米,加入三碗水,用豆浆机打成糊。每天早晨喝上一碗,一上午都不觉得口干,皮肤干燥。另,阴虚火旺的人,可以用百合替代大米来食用。
吃点洋参银耳羹。百合30克,西洋参片3至5克,天冬10克,银耳20克,先将百合、银耳洗净以温水浸泡30分钟,慢煎熬至烂熟,加洋参片、天冬再煮10分钟,放白糖,用莲藕粉勾芡即成。每日分2至3次吃完,1日1剂,可连吃7至10天。另外,需要注意额是,感冒、痰涎过多,水肿病人不宜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