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虽然离我们过去了三年,但在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时常想起在北川重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日子,时常想起那场特殊的战斗。
2008年5月14日上午,遵照上级命令,广安市公安局成立了抗震救灾刑事技术工作组,我和全市9名刑事技术人员一道受命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死者遗体的检验,依靠DNA检验技术找出罹难同胞的确切身份。这项工作,事关上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救灾工作进度和灾区社会稳定大局。
5月14日晚上,我们踏上征程,直奔重灾区——北川。进入灾区,一路上,看见倒塌的房屋越来越多,向外走的灾民成群结队,环山公路上到处都是大坑小洞、巨石遍布,随处可见被损毁的汽车,许多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停靠在路边,等待通行。还有些灾民已经走了好几天,才到达这里。我们把水和食品送给那些灾民,满含热泪地说:“同胞们,你们受苦了!”
走进北川中学,我们被深深地震撼了:眼前一片狼藉,三幢教学大楼都已被夷为平地。在倒塌的废墟上,各路救援人员从不同方向开展救援工作,起重机械正连续作业,幸存者和遇难者被不断挖出来,陆续抬出。许多学生的家长瘫坐在废墟边,悲痛而焦急地张望着,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活着出来。一个中年妇女拿着手机不停地喊:“孩子啊,你在哪里啊,是死是活也让妈妈看你一眼嘛!”看着眼前这一切,我心中一阵揪心的疼痛。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投入工作,用我们最大的智慧和力量,为抗震救灾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按照指挥部的安排,分成两组。我带领一组负责北川中学的尸检工作,另一组到北川县城。消防、武警官兵分成许多小组,分散在城区搜寻幸存者。由于气温高、时间长,不断被挖掘出来的尸体,有的已经高度腐败。每天,我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穿着水靴,在垮塌的教学楼边四处寻找待编号检验的尸体,发现一具检验一具。整个救援现场,重型机械轰鸣,车辆来回奔跑,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败的气息。
由于连续工作得不到休息,我们小组的李杰、蒋乾辉患感冒并拉肚子,我咽喉也肿痛得厉害。晚上开会汇报一天工作情况的时候,安保指挥部领导从我沙哑的声音中得知了我们生病的情况,关切地询问我们是否坚持得住,需不需要轮换下来休息?我回答说:“如果我们的工作停下来了,就会影响抢险救援工作进度。比起灾区同胞的痛苦,这点伤病算得了什么?!”
在北川上游,因地震形成了多处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在5月17日时库容已达1.2亿立方米,给北川县城的抗震救灾工作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危险并没有挡住救援行动,所有的人团结一致,冲锋在抗震救灾的前沿阵地。17日下午1点半左右,我们正在紧张工作,突然北川县城方向传来呼喊声:“快跑啊!水来了!”大量救援人员潮水一般向高处狂奔。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我们没有惊慌。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这个时候如果放弃已经提取的检材惊慌撤离,那么我们一天的努力将白废,这些已经确认的遇难同胞的身份将丢失。我们有条不紊地对尸体检测完,收好提取的DNA检材,背起相机,然后才按照指挥部指定的安全地带撤离。事后查明,这次险情缘于北川上游的茶坪水库渗漏,不是唐家山堰塞湖决堤。在当时的情况下,余震滑坡和堰塞湖决堤的巨大威胁,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生死考验。经历了这场避险事件后,是否再到特别危险的北川县城去工作,对每一名抗震救灾人员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小组开会进行了讨论。最后,我们毅然向安保指挥部提出到北川县城去开展工作,受到了指挥部领导们的高度赞许。
5月18日,太阳火辣辣的,持续的高温天气,让每个人都像在蒸笼里面蒸烤一样,尸体腐败的气味愈加浓烈。我们仍然戴上防毒面具和橡胶手套,穿上密不透气的隔离服,紧张有序地工作。几分钟下来就汗流浃背,衣裤全部湿透。广安市公安局的麻林广同志在工作中突然虚脱了,昏倒在现场。我们立即将将他扶送到指挥部医疗组进行救治。这个时候,我们多么想停下来好好歇一会儿啊!可是,想起北川中学废墟边上那些焦急的学生家长们,我们又怎么静得下心来休息呢?每天,我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地工作。累了,就在帐篷里歇一会儿;饿了,就啃点自带的干粮;病了,就咬牙挺住……工作、生活的异常艰辛没有摧垮我们抗震救灾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5月21日,我们接到了指挥部撤离的命令。至此,我们在这个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上,整整战斗一个星期。虽然我们撤离了,但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灾区人民一定会战胜地震灾害,重建美好家园。现在看来,我们的愿望实现了。祝愿灾区同胞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刘鸿口述 夏兴初整理 地址:四川省邻水县政协
邮编:638500电话:13308282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