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041|评论: 55

[教育天地] [原创] 不下蛋的母鸡--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进来看看吧--对南江中学高考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7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下蛋的母鸡


为了防止有人说我是五毛,我先自报家门:本人是土生土长的南江人,也在南中读的初中和高中,去年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老家,现从事的工作不在南中及任何一所中学小学,也没有出生在教师世家。我只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谈谈对南中的看法。

---------------------------------------背景----------------------------------------------

好像在大多数南江人根深蒂固的记忆中,南中是理所当然的状元产出地。但凡有一年状元不在南中,大家就非常不习惯了。


看见最近坛子里很多人在喷南中,我实在按捺不住了,也想吐槽一下心中的不快。


以下看法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拍砖。

-------------------------------------母鸡“兰”的故事-------------------------------------

家里以前有只天天下蛋的母鸡,我给她取名叫兰。

突然有一天兰不下蛋了,天天不辞辛劳喂她的我突然感觉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心想:吃着我的粮食,却不给我下蛋,我还养你干嘛。
不明真相的我就指着兰破口大骂:“不下蛋的母鸡就不是好母鸡”。后来母亲告诉我兰一般在冬天是不会下蛋的,我才恍然大悟,
是我错怪她了。天天嘴上吃着兰下的本地蛋,不下蛋的时候我在市集里赶过她,还背着她的面在饭桌上骂过她,我这人是不是太不懂
得感恩了。兰干好了她的本职工作,而我总是要求太多太高。小时候天真的我还用背篼倒扣着兰强迫她蹲在窝里,只是希望她能给我
下个大大的罕见的双黄蛋;在梦里也想着兰有一天能像童话故事里下金蛋的鹅的一样给我下个金蛋,这样我就能买自己梦寐以求的玩具,
然后在伙伴面前好好炫耀一番。前一个愿望倒是实现了,后一个梦想却始终没有实现。后来我上得知:原来兰在冬天也是可以下蛋的,
关键是保证鸡舍的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不下蛋的真相------------------------------------

南江人对南中的期望太大,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有木有。


南江人民对南中的期望越来越大了,尤其是当今年的状元不是南江中学的,有木有。


南江中学被寄予的厚望今年没有实现,这次彻底让南江人民失望了,有木有。


南江中学辜负了辛劳的家长的期盼,让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失望了,有木有。


南江中学辜负了莘莘的学子们,让学子泪奔高考,有木有。


对我的母校小小咆哮了一下,只是希望南中能早日度过郁闷的冬天,迎来希望的春天。


也希望南江的父老乡亲们,对南中少抱怨一点,因为学习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南中的老师不是万能的,只是引路人。
有什么不满的,可以想学校和教委等有关部门反映,不要一味的埋怨南中了。因为南中的目标跟大家一样,都是希望
学生考得更好。既然大家的目标一致,为什么就不能对南中宽容一点呢,相信大家不会以怨报德。如果为人父母有过剩
的报怨的精力,还不如放在如何改善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上,估计会更有用。

-----------------------兰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是我的故事,不喜勿好---------------------

我的经历其实就是优生-à差生-à优生。我能明白当优生是什么心情,差生又是怎样的心情。其实当学生
的都有压力,尤其是当父母不理解我们不相信我们的时候,是最郁闷的时候。不过我幸运的是父母从来没有强迫我学习过,
从来没有强迫我学习别人家的乖孩子,我的生活环境很宽松。每当X同学父母当着同学和我的面诉说她/他多么多么没用的
时候,我尽量不说话(其实从来没有感觉的自己有多么多么能干),回家后X同学顶撞父母一句:“那你去喊他当你儿子嘛,
他成绩好。“本来我跟X是很好的朋友,弄得后来他都不想见我了。父母这样说当然是想激励自己的子女,我当然知道,X也
知道,但是当批评的声音盖过鼓励的声音时,X就想爆发出心中对父母的不满。因为X本来平时就被考试弄得够烦心了,回家
还要挨骂,逆反心理很严重。同时,我也并不提倡一点都不关心成绩,X也需要关心,尤其是当考试成绩不如意的时候。在这
个世界上,如果父母连自己的子女都不相信了,我不知道父母还能还相信什么。真诚的希望这样的父母能多一句鼓励子女的话,
少一句批评子女的话,更不要吝惜在子女面前说漂亮话,因为当子女的更容易记住父母的赞赏,当子女的怎会不知道努力。

--------------------------------------------插段广告-------------------------------------------------------
                                   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
              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
                     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
                     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
                     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
                     能考硕士、博士、圣斗士,还能升级黄金、白金和水晶级,
                     他不看星座,不看漫画,看到电脑就想骂娘……
                     这种生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会刀枪剑戟斧钥钩叉,
                     而我们只会吃喝拉撒;
                     他是团员、党员、公务员,将来还可能知道地球为什么这么圆。
                     这种生物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就连他的手指甲都是双眼皮的……
                     这种生物每天只花10块钱都觉得奢侈浪费和犯罪,
                     这就是感动中国2011
                     十大人物之——别人家的孩子!
--------------------------------------------------结束语---------------------------------


码字不易,希望大家看帖后留下对南中的建议和意见,我会持续跟进,跟大家讨论的。

希望大家奉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因为你的子女有以后可能就读南中,难道你不希望你的子女会得到更好的教育。

即使我们平头老百姓没有权利改变制度,但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坛子、围脖都是很好的即时交流平台。希望大家善用网络。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占楼备用

发表于 2011-6-27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应该多方面看待和理性分析问题:教书育人是教师职能职责所在,无可厚非。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可以理解。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共同责任。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多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保证,三者应该是整合的,互动的,目标是一致的,理念是相同的,方法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如此,教育活动的进行才能流畅、和谐,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社会上任何一个律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家庭,影响到学校,从而也就影响到孩子。


转: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责任(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09:30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8月12日,应全国著名房产品牌企业——绿城集团的邀请,著名教育家陶本一教授在中国科技大学的礼堂里,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整个演讲中亮点频出,让广大家长受益匪浅。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多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保证,三者应该是整合的,互动的,目标是一致的,理念是相同的,方法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如此,教育活动的进行才能流畅、和谐,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社会上任何一个律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家庭,影响到学校,从而也就影响到孩子。例如,全社会关爱活动、青少年总是走在前边,因为他那颗单纯,还没有被污染的心总是最易受到感动。所以社会的风气,社会的行动都会给青少年以很大的影响。

  陶本一教授说,面对的这代孩子,身为独生子女,往往是家里的核心,众人呵护的对象。这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们,往往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他们的孤独造成了他们的自私、他们的压力造成了他们的功利、他们的使命造成了他们沉重的压力。这就要求教育者们真正走近孩子的世界,真正了解孩子、熟悉他们的需要。最重要的方法是赏识与激励孩子,民主与平等地对待孩子,引导与启发孩子成长;激发孩子的各种兴趣与求知欲,鼓励孩子多读书且读好书,塑造孩子的良好品德与爱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自立能力,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发展孩子勇于创造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应对各种挫折,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从小引导孩子学会理财,教导孩子懂得礼貌与礼仪,教孩子恪守规则并养成良好习惯,注意青春期孩子的生理教育。

  素质教育有名无实

  国家的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家长的要求是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好学历、好专业、好工作、好工资、好家庭。因此在培养孩子时,往往一味的注重应试教育,强调基础、强调接受,而忽视了素质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缺乏未来眼光、不敢大胆想象、没有奇异的构思、缺乏全方位整合思想和世界高新技术的走向有很大距离。

  虽然说应试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能力,对个人来说,也是一种素质,实际上,一个人在一生中,都要进行许多次应试,所以,学会应试是生活中的一个必备条件,我们反对的是以应试为中心、一切服务于应试的教育,因此,国家多次强调了提倡素质教育的实施。

  为什么在提出素质教育多年以后,效果并不大,即使学校要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家长不答应,生怕自己的孩子学少了,你减负,我加负,学生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甚至还更重了。问题在什么地方?还是体制的问题。计划生育使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出路,但出路只有一条——考试。有谁敢放松平时的教育呢?于是,素质教育的喇叭越吹越响,而应试教育的工作却在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着。

  所以,学校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支持,也是很难搞好的。陶教授在演讲中倡导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强调怀疑、鼓励独立思考、开放式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也即接受前人知识的同时,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建构。

  家长应该怎么做?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启蒙教师,孩子的许多优缺点,他的个性,他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可以说是在进学校前就打下了最初的基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在他生活中的地位不是减弱了,而是显得更加重要了。表面上看来,他对家庭漫不经意,实际上,在理智的思考,更认识了家庭对他的意义。

  但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孩子愿意与父母交流。其实孩子是愿意回到家庭中来的,希望有人能抚慰他们那颗紧张的心,但是家长并不理解孩子的愿望,或者不愿意理解孩子的愿望,堵塞了和孩子交流沟通的大门,这个责任在家长。因此,陶教授给出广大家长一些方法,希望对他们有所启示。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跟孩子成长相关的事情,要同孩子共同商量、共同决策,而不是独断专行;对孩子细心关爱而不是一味唠叨;说话算话,言必行,行必果,而不能言行不一,推托搪塞;进孩子房间要先敲门;不偷看孩子的日记;不在孩子面前怨天尤人,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尊重孩子的朋友;多和孩子沟通。第二,营造家庭民主气氛。尊重孩子的选择,平等的倾听孩子的意见,做孩子的朋友,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才能自由发展。第三,制定合适的前进目标。要让孩子清楚自己的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明确目标的意义和价值后,他才会产生兴趣和动力,目标的达成过程才会更富成效。第四,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要重视孩子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和肯定,日积月累,积小步成大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踏踏实实走,渐进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第五,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初崇拜的对象,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影响。实际上,在父母的不知不觉中,孩子随时都在注视着父母做人的态度。第六,要挤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比如参与亲子游戏,与孩子共享阅读时间等等。一定要参加学校的家长会。第七,要注意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先成人,再成才。拥有健全的人格,孩子的人生才会阳光普照,而不是深埋在孤独、自私、畏缩、虚荣、嫉妒、焦虑、任性、残忍、攀比、无礼、撒谎等不良心理和习性的阴影中。最后,还要注意细节的培养。细节代表一个人的修养,比如记住父母的生日,离家出门要告知父母,就餐要保持良好的礼仪等。

  ·刘黎黎·





  著名教育家陶本一教授

发表于 2011-6-27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3_51:}

发表于 2011-6-27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应该多方面看待和理性分析问题:教书育人是教师职能职责所在,无可厚非。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可以理解。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共同责任。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多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保证,三者应该是整合的,互动的,目标是一致的,理念是相同的,方法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如此,教育活动的进行才能流畅、和谐,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社会上任何一个律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家庭,影响到学校,从而也就影响到孩子。


转: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责任(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09:30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8月12日,应全国著名房产品牌企业——绿城集团的邀请,著名教育家陶本一教授在中国科技大学的礼堂里,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整个演讲中亮点频出,让广大家长受益匪浅。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多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保证,三者应该是整合的,互动的,目标是一致的,理念是相同的,方法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如此,教育活动的进行才能流畅、和谐,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社会上任何一个律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家庭,影响到学校,从而也就影响到孩子。例如,全社会关爱活动、青少年总是走在前边,因为他那颗单纯,还没有被污染的心总是最易受到感动。所以社会的风气,社会的行动都会给青少年以很大的影响。

  陶本一教授说,面对的这代孩子,身为独生子女,往往是家里的核心,众人呵护的对象。这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们,往往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他们的孤独造成了他们的自私、他们的压力造成了他们的功利、他们的使命造成了他们沉重的压力。这就要求教育者们真正走近孩子的世界,真正了解孩子、熟悉他们的需要。最重要的方法是赏识与激励孩子,民主与平等地对待孩子,引导与启发孩子成长;激发孩子的各种兴趣与求知欲,鼓励孩子多读书且读好书,塑造孩子的良好品德与爱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自立能力,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发展孩子勇于创造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应对各种挫折,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从小引导孩子学会理财,教导孩子懂得礼貌与礼仪,教孩子恪守规则并养成良好习惯,注意青春期孩子的生理教育。

  素质教育有名无实

  国家的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家长的要求是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好学历、好专业、好工作、好工资、好家庭。因此在培养孩子时,往往一味的注重应试教育,强调基础、强调接受,而忽视了素质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缺乏未来眼光、不敢大胆想象、没有奇异的构思、缺乏全方位整合思想和世界高新技术的走向有很大距离。

  虽然说应试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能力,对个人来说,也是一种素质,实际上,一个人在一生中,都要进行许多次应试,所以,学会应试是生活中的一个必备条件,我们反对的是以应试为中心、一切服务于应试的教育,因此,国家多次强调了提倡素质教育的实施。

  为什么在提出素质教育多年以后,效果并不大,即使学校要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家长不答应,生怕自己的孩子学少了,你减负,我加负,学生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甚至还更重了。问题在什么地方?还是体制的问题。计划生育使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出路,但出路只有一条——考试。有谁敢放松平时的教育呢?于是,素质教育的喇叭越吹越响,而应试教育的工作却在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着。

  所以,学校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支持,也是很难搞好的。陶教授在演讲中倡导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强调怀疑、鼓励独立思考、开放式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也即接受前人知识的同时,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建构。

  家长应该怎么做?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启蒙教师,孩子的许多优缺点,他的个性,他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可以说是在进学校前就打下了最初的基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在他生活中的地位不是减弱了,而是显得更加重要了。表面上看来,他对家庭漫不经意,实际上,在理智的思考,更认识了家庭对他的意义。

  但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孩子愿意与父母交流。其实孩子是愿意回到家庭中来的,希望有人能抚慰他们那颗紧张的心,但是家长并不理解孩子的愿望,或者不愿意理解孩子的愿望,堵塞了和孩子交流沟通的大门,这个责任在家长。因此,陶教授给出广大家长一些方法,希望对他们有所启示。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跟孩子成长相关的事情,要同孩子共同商量、共同决策,而不是独断专行;对孩子细心关爱而不是一味唠叨;说话算话,言必行,行必果,而不能言行不一,推托搪塞;进孩子房间要先敲门;不偷看孩子的日记;不在孩子面前怨天尤人,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尊重孩子的朋友;多和孩子沟通。第二,营造家庭民主气氛。尊重孩子的选择,平等的倾听孩子的意见,做孩子的朋友,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才能自由发展。第三,制定合适的前进目标。要让孩子清楚自己的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明确目标的意义和价值后,他才会产生兴趣和动力,目标的达成过程才会更富成效。第四,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要重视孩子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和肯定,日积月累,积小步成大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踏踏实实走,渐进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第五,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初崇拜的对象,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影响。实际上,在父母的不知不觉中,孩子随时都在注视着父母做人的态度。第六,要挤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比如参与亲子游戏,与孩子共享阅读时间等等。一定要参加学校的家长会。第七,要注意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先成人,再成才。拥有健全的人格,孩子的人生才会阳光普照,而不是深埋在孤独、自私、畏缩、虚荣、嫉妒、焦虑、任性、残忍、攀比、无礼、撒谎等不良心理和习性的阴影中。最后,还要注意细节的培养。细节代表一个人的修养,比如记住父母的生日,离家出门要告知父母,就餐要保持良好的礼仪等。

  ·刘黎黎·





  著名教育家陶本一教授

发表于 2011-6-27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应该多方面看待和理性分析问题:教书育人是教师职能职责所在,无可厚非。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可以理解。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共同责任。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多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保证,三者应该是整合的,互动的,目标是一致的,理念是相同的,方法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如此,教育活动的进行才能流畅、和谐,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社会上任何一个律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家庭,影响到学校,从而也就影响到孩子。


转: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责任(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09:30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8月12日,应全国著名房产品牌企业——绿城集团的邀请,著名教育家陶本一教授在中国科技大学的礼堂里,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整个演讲中亮点频出,让广大家长受益匪浅。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多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保证,三者应该是整合的,互动的,目标是一致的,理念是相同的,方法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如此,教育活动的进行才能流畅、和谐,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社会上任何一个律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家庭,影响到学校,从而也就影响到孩子。例如,全社会关爱活动、青少年总是走在前边,因为他那颗单纯,还没有被污染的心总是最易受到感动。所以社会的风气,社会的行动都会给青少年以很大的影响。

  陶本一教授说,面对的这代孩子,身为独生子女,往往是家里的核心,众人呵护的对象。这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们,往往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他们的孤独造成了他们的自私、他们的压力造成了他们的功利、他们的使命造成了他们沉重的压力。这就要求教育者们真正走近孩子的世界,真正了解孩子、熟悉他们的需要。最重要的方法是赏识与激励孩子,民主与平等地对待孩子,引导与启发孩子成长;激发孩子的各种兴趣与求知欲,鼓励孩子多读书且读好书,塑造孩子的良好品德与爱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自立能力,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发展孩子勇于创造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应对各种挫折,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从小引导孩子学会理财,教导孩子懂得礼貌与礼仪,教孩子恪守规则并养成良好习惯,注意青春期孩子的生理教育。

  素质教育有名无实

  国家的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家长的要求是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好学历、好专业、好工作、好工资、好家庭。因此在培养孩子时,往往一味的注重应试教育,强调基础、强调接受,而忽视了素质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缺乏未来眼光、不敢大胆想象、没有奇异的构思、缺乏全方位整合思想和世界高新技术的走向有很大距离。

  虽然说应试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能力,对个人来说,也是一种素质,实际上,一个人在一生中,都要进行许多次应试,所以,学会应试是生活中的一个必备条件,我们反对的是以应试为中心、一切服务于应试的教育,因此,国家多次强调了提倡素质教育的实施。

  为什么在提出素质教育多年以后,效果并不大,即使学校要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家长不答应,生怕自己的孩子学少了,你减负,我加负,学生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甚至还更重了。问题在什么地方?还是体制的问题。计划生育使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出路,但出路只有一条——考试。有谁敢放松平时的教育呢?于是,素质教育的喇叭越吹越响,而应试教育的工作却在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着。

  所以,学校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支持,也是很难搞好的。陶教授在演讲中倡导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强调怀疑、鼓励独立思考、开放式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也即接受前人知识的同时,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建构。

  家长应该怎么做?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启蒙教师,孩子的许多优缺点,他的个性,他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可以说是在进学校前就打下了最初的基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在他生活中的地位不是减弱了,而是显得更加重要了。表面上看来,他对家庭漫不经意,实际上,在理智的思考,更认识了家庭对他的意义。

  但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孩子愿意与父母交流。其实孩子是愿意回到家庭中来的,希望有人能抚慰他们那颗紧张的心,但是家长并不理解孩子的愿望,或者不愿意理解孩子的愿望,堵塞了和孩子交流沟通的大门,这个责任在家长。因此,陶教授给出广大家长一些方法,希望对他们有所启示。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跟孩子成长相关的事情,要同孩子共同商量、共同决策,而不是独断专行;对孩子细心关爱而不是一味唠叨;说话算话,言必行,行必果,而不能言行不一,推托搪塞;进孩子房间要先敲门;不偷看孩子的日记;不在孩子面前怨天尤人,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尊重孩子的朋友;多和孩子沟通。第二,营造家庭民主气氛。尊重孩子的选择,平等的倾听孩子的意见,做孩子的朋友,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才能自由发展。第三,制定合适的前进目标。要让孩子清楚自己的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明确目标的意义和价值后,他才会产生兴趣和动力,目标的达成过程才会更富成效。第四,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要重视孩子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和肯定,日积月累,积小步成大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踏踏实实走,渐进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第五,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初崇拜的对象,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影响。实际上,在父母的不知不觉中,孩子随时都在注视着父母做人的态度。第六,要挤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比如参与亲子游戏,与孩子共享阅读时间等等。一定要参加学校的家长会。第七,要注意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先成人,再成才。拥有健全的人格,孩子的人生才会阳光普照,而不是深埋在孤独、自私、畏缩、虚荣、嫉妒、焦虑、任性、残忍、攀比、无礼、撒谎等不良心理和习性的阴影中。最后,还要注意细节的培养。细节代表一个人的修养,比如记住父母的生日,离家出门要告知父母,就餐要保持良好的礼仪等。

  ·刘黎黎·





  著名教育家陶本一教授

发表于 2011-6-27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应该多方面看待和理性分析问题:教书育人是教师职能职责所在,无可厚非。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可以理解。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共同责任。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多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保证,三者应该是整合的,互动的,目标是一致的,理念是相同的,方法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如此,教育活动的进行才能流畅、和谐,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社会上任何一个律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家庭,影响到学校,从而也就影响到孩子。

楼上的说的好。
发表于 2011-6-27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e娃娃脸 的帖子

说的太好了!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专嫁意见 的帖子

砖家,没必要刷我的帖子吧。
你引用别人的话,无可厚非。但我更希望砖家提出因地制宜的解决办法,而不是空谈。

发表于 2011-6-27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者向前庸者下,无可非议

发表于 2011-6-27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发表于 2011-6-27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3_41:}{:3_41:}

发表于 2011-6-27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既然对它有看法,你的小孩不送去就行了,何必把责任全给老师加上,你就没责任了哈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幸福的心 的帖子
QQ截图20110627122321.png




首先,你指得出我哪里把责任全推给老师了???


其次,我还没有小孩。但是并不妨碍我现在为以后的孩子追求更好的教育。

发表于 2011-6-2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1-6-28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还是要自觉
自己知道努力了
比什么都重要

发表于 2011-6-28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责任!”

:victory:  :victory:

发表于 2011-6-2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e娃娃脸 的帖子

我和你的经历差不多,也是从差生变为勉强的优生。  母校也是南中,现在也回来工作了。


我觉得说的有道理。 不过很重要的是,现在的高考是一年不如一年。   为什么??  很多因素啊。

但是我觉得有一句话很有道理。   但凡高考状元不在南中,那么人们就不习惯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只是过路人 的帖子

话虽如此,但重要的是学习环境好坏如何。
我认为上学就是因为学校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

不知道现在南中的学风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胖胖大冒险 的帖子

但凡状元没在南中,南江人民那是相当的不习惯。
个人感觉优生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大家记住你。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