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72|评论: 0

【温馨过年】《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系列之后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0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名大学生“微观”基层工作者侧记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天气:多云
今天,按计划是走访原计经委老干部张星明老人的日子。之前预约时,张老说他有清晨在家看新闻的习惯,近来天气也不热,很欢迎我到他家。可我总觉得没有准备好,出发前好几次翻看了采访提纲,毕竟不太了解他先前工作的具体内容,只能提一些方向性的问题,以期实际访谈之时能灵活变通。
踏进张老的家门,即传来老先生雄健的招呼声,印入眼帘的是质朴的红褐色家居基调。屋内宽敞明亮,一只花瓶、一个相框、一叠报纸……陈设不多,却井井有条,不想老先生已事先为我泡好了茶,喝茶的嗜好使老少一拍即合。
张老讲话语速不快,却铿锵有力,就在正午上桌之时,他还在和我探讨成(都)资(阳)经济区规划。有幸在临走之时拜读了老先生的文稿和读书笔记,很惊异几乎看不到一点涂改的痕迹。,“读得多了,体会深了,就一气呵成”。张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着实令我敬佩不已。
临别时偶然注意到花台前的红木桌上堆放着一摞摞过期书报。
                                                                                         
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天气:晴
新的一周,天朗气清。在通往银厂沟的大件路上,目睹着与五年前一样的风景,我却有着不一样的心境。地处极重灾区的新兴镇,自己不时会在新闻报道中听说,而能在重建收关之际深入实地,着实让我激动和期待。
进入场镇,古香古色的商铺,鳞次栉比的单元楼,还有标识着“福建援建”字样的卫生院、幼儿园……令我目不暇接。来到镇政府大院时,看到的却是一排低矮的平方,和堆放在院子中央的钢筋水泥,不禁一惊。而掩映在树丛中的瓦房,竟是所谓“政府食堂”。“老百姓的房屋都建好一年了,现在镇上就只差政府机关还没竣工了。”大院门外路过的一位大爷如是说。
也正是在巴掌大的机关大院里,我开始了同断山村廖明生书记的访谈。廖书记本是来镇上处理公务的,听说有大学生想了解基层救灾和重建的情况,立马答应和我交流,这也让我对来之不易的机会倍加珍惜。这位黝黑的大汉表情平淡,不时还有些腼腆,但他浓重而抑扬顿挫的乡音勾勒着村中三年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体会到他的实干精神和对村务的烂熟于心。
下午,我有幸联系到了另一位村干部——阳坪村曾琦书记,顶着烈日,我兴致勃勃地拜访了他一手主持重建的寿阳泉灾后安置点。和廖书记一样,他熟谙村务,从救灾重建的点滴谈到对大学生的期许。在这种非正式的访谈中,我更多地从这些基层干部身上听到了他们个人的生活故事,窥探出农村基层工作的真实状况,不少细节也触动了我的神经。同曾书记的交流还让我领会到他对国家发展大趋势的睿智判断和对党的工作的独到见解,我对基层干部的认识也在悄然转变。
光阴荏苒,太多的人和事无以言尽,及至晚上八时,好不容易觅得一辆的士,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座龙门山腰的山镇。望着远处亚东煤矿的运输管道在冥冥薄暮中如银丝带般绵延在龙门山腰,我又一次回想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
      
       (注:后记插图请见附件)
图记-2 优秀安置户刘家怀大爷家中一景.jpg
图 记-1.1新兴镇今昔对比 (2).jpg
图 记-1.2新兴镇今昔对比 (2).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